馬逢國: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

馬逢國(全國人大代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關心、重視、支持香港發展,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中央對香港的關心、支持在這次兩會再次充分體現。繼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參加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審議,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面後,昨日(編按:3月8日,下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參加了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會面中王滬寧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希望落實好「一國兩制」,落實好「愛國者治港」;二是希望大家抓住機遇,同國家同步,發展好香港的經濟;三是希望解決好香港的土地房屋等民生問題;四是希望講好中國故事及香港故事。這「四點希望」為香港邁入新時代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指明方向、增強信心,香港更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落實到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加速香港由治及興。

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中間戴墨鏡者)擔任本届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團長,圖為出席「兩會」的香港成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合照。(大公報圖片)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談到「一國兩制」時強調:「這樣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堅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昨日指出,很多人誤解香港的情況,因此政協委員要將「一國兩制」的真實情況、成功案例告知香港、內地乃至全世界的朋友。王滬寧還提出,要向本港下一代年輕人做好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好「一國兩制」。

當前香港在實施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法治根基更加穩固,投資環境更加優質,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經濟復甦步伐穩健,盛事活動次第舉辦,國際投資者更加看好香港未來,香港綠色金融、創新科技等發展如火如荼,香港全面活起來、動起來,整個社會團結齊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增強「興」的動能,政協委員發揮優勢、向世界講述香港的這些新變化、新動能、新未來,講好「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故事,正是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大有可為之處。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廣闊

以我從事的文化領域來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意味着擁有巨大發展空間。「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支持香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匯聚交流的國際城市,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的重任,都大有可為。

根據202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為1,156億元,對GDP的貢獻為4.5%,就業人數為22萬多人,佔比為6.2%。這個比例對一個經濟發達的國際都會而言,雖然相對較低,但也反映發展潛力和空間很大。特區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強調,繼續銳意推動文化發展,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培育多元人才,豐富文藝創意內容,提升文化基建,以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圈建設。

香港西九龍文化區戲曲中心。(西九文化區圖片)

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大力支持,香港有充足條件和能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例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戶香港,已是中央支持的最佳例證。當然,香港自己也要加大發展力度,文化產業建設的軟硬件都要強化。目前,隨着西九文化區等設施陸續建成,硬件設施比較完備,而軟件則需進一步加強,可透過邀請內地及世界各地的文藝團體來港共同參與,同時廣納人才,讓香港真正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盛事之都。香港還要更積極「走出去」、「請進來」,特區政府駐海外和駐內地經濟貿易辦事處應加強推廣文化職能,推動文化交流,以不同形式、嶄新內容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

「走出去」「請進來」促中外文藝交流

香港擁有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增加創意和智力資本的投入,製作更多具有文化、藝術和創意的文藝產品,涵蓋電影、音像、文化旅遊、圖書報刊、廣播電視以至網絡媒體等不同類型,聯手推動內地和香港的創作,進軍國際市場,讓文化創意產業增添更大動能,為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出力。

香港本地文化源於嶺南文化,以「能吃苦、敢打拚」、「大膽探索、永不言敗」的「獅子山精神」著稱,這也是很值得發揚的文化價值。香港經歷近百年發展,逐漸形成獨特的城市文化,包括崇尚法治、和衷共濟、和諧共融等優秀元素,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同樣值得弘揚推廣。香港主動參與大灣區的文化建設,發揮「一國兩制」顯著優勢,將香港優秀文化元素注入其中,必將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更多精神動力,真正「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編者按:本文首刊香港《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