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場展出前輩紀實攝影師翟偉良、劉冠騰黑白作品  回味老香港風情

雷詩琳

今日不少香港人緬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香港,當時的生活雖然艱苦,但鄰舍之間守望相助,互為扶持,社會經濟也開始起飛,予人希望。正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出的「鏡頭下的灣區」巡迴攝影聯展特別闢出一角展出兩位前輩紀實攝影大師翟偉良、劉冠騰拍於該時期的黑白照片逾20幅,市民在欣賞今日灣區各城風貌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大師的眼睛見識當年的香港街頭情景,回味一下老城風情。

翟偉良攝於1966年的西貢《熟食檔》。(翟曼菁提供)

1941年出生於東莞的翟偉良15歲時移居香港,三年後加入政府工作。1964年,他在大會堂參觀攝影展覽後受到啟發,遂報名參加了教育署舉辦、位於農圃道成人教育康樂中心免費攝影班,受教於香港攝影界前輩鄧雪峰。自此跟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由於工作穩定,每逢星期六日或公眾假期,他就會相約朋友去新界漁村拍照,再慢慢將鏡頭瞄回城區,無間斷拍攝街道景物和人物,就此為香港各方面留下了記錄。

翟偉良攝於1967年的九龍城賈炳達道《無牌牙醫》。(翟曼菁提供)

翟偉良認為,職業攝影師往往拍一些明麗的城市風光,卻甚少刻劃人物,就算偶有為之,也沒有聚焦在基層市民身上。他曾居住於九龍城區,附近的「城寨」(現已拆卸)因為環境擠迫,時常發生火災,每當聽到消防車的聲音,他便衝去城寨拍攝救火現場,有意無意間為九龍城寨留下不少照片。

翟偉良攝於1968年的石硤尾《天台學校》。(翟曼菁提供)

在翟偉良逾半世紀攝影生涯中,參與和舉辦多個攝影聯展和個展,並合共出版了《獅子山下》、《自然生態》、兩輯《黑白情懷》和《黑白我城》五部攝影集。2021年年9月20日,翟偉良因骨癌病逝,終年79歲。

翟偉良攝於1968年的中環《統一碼頭》。(翟曼菁提供)

翟偉良認為「舊照片是集體回憶」,生前多次提到,最希望相片能夠公諸於世,只要被人「看得見」就心滿意足。他畢生鍾愛黑白攝影,樸素的鏡頭下展現出香港舊日的種種情懷,也是他對攝影藝術,最樸實無華的心血見證。

翟偉良攝於1975年香港仔的《合作》。(翟曼菁提供)
劉冠騰攝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系列作品。(香港文聯網)

與翟偉良師出同門的劉冠騰是另一位活躍於該時期的紀實攝影家。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的深水埗,注定了他後來走上平民攝影之路。從六十年代開始,大光燈、舊屋邨、人力車……一幕幕昔日香港平民生活場景及街頭景象都在他的鏡頭下。

劉冠騰攝於1967年的《窮家兒女》。(香港文聯網)

劉冠騰的作品在當時由香港中華攝影協會和香港攝影學會舉辦的黑白攝影比賽中獲獎無數,他也是多個攝影協會的榮譽會員,後期更為多個國際沙龍和攝影比賽擔任評委,反映他在攝影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劉冠騰攝於1967年的《街頭藝術家》。(香港文聯網)

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由長實集團旗下的1881 Heritage與Eastpro Gallery合作,為劉冠騰舉辦了名為《老香港 奔騰不息》攝影作品展,並出版其首部中英文攝影集《老香港》。該書收錄108張他拍於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照片,分為「交通」、「城市」、「大型公共屋村」、「生活」、「艱辛」、「兒童」和「鄉村」七個部份,大部份乃首次發行的。

劉冠騰攝於1965年的《沙田早渡》。(香港文聯網)
劉冠騰攝於1967年的九龍仔《平民區》。(香港文聯網)
劉冠騰(左)和翟偉良女兒翟曼菁。(翟曼菁提供)

展覽信息:由翟偉良家族和德事商務中心合辦的「紀念我們的翟偉良先生──回顧六十年代香港生活」攝影展將於3月22至31日在中環干諾中1號友邦金融中心15樓舉行,免費參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