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Affordable Art Fair舉行 「買得起」藝術品創意無窮 賦予生活想像力
呂書練
藝術創作源於生活,生活中也處處彌漫藝術氣息,在於你是否用心去感受。所以,藝術品不一定都高高在上,只有富裕階層或收藏家、投資家才買得起;藝術博覽會也不一定只展出名家或大師級作品,只要喜歡創作並勇於表達,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人人也可以購買或收藏心愛的藝術品。這或許就是現正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的Affordable Art Fair 藝術博覽會創辦人Will Ramsy的初心。

顧名思義,既然以「買得起」(affordable)作招徠,並與此命名,這個藝博會的對象是一般藝術愛好者,故此,場內藝術品的定價不算高,大多數由一千五到九萬多港元不等,據悉最高價不得超過十萬港元。展品卻不無創意,而且大都色彩明艷,材料多元,令人感覺愉悅,尤其是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熱帶國家的展品,充滿陽光感和大自然氣息。
隨着香港全面復常和旅遊業復甦,現場所見,在首日(18)只對傳媒和貴賓(VIP) 的預展,部分畫廊已人頭湧湧,有不少作品一角貼上代表「已售」的小圓點,甚至有買家當日捧着作品走。

參展香港畫廊佔半數
該藝博會今年來到第十届,一連四天(5月18至2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共有15個國家及地區、93間畫廊參展,超過270位藝術家首次參展,為觀眾呈現各種富於創意、大膽實驗和表現力的作品,透過全新角度發掘當代藝術的無限潛力。香港佔地主之便,共有46間畫廊參展,佔總數近一半。除了眾多青年藝術家作品外,也有不少名家的「小型」畫作,比如藝術匯(畫廊)的謝克、靳埭強作品,新藝潮畫廊代理的沈平、王秋童和鍾大富作品,以及齊亮畫廊(BLINK Gallery)的水禾田(潘烱榮)作品等。






除了本港華人名家和新秀作品外,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不但有很多外國藝術家長期在這裡生活,他們也常以香港為題材進行創作,比如由Hong Kong Arts Collective代理的兩位英籍藝術家Richard Crosbie和Lucy Parris就走遍香港大街小巷,畫了一系列香港風情畫。前者居港27年,最初是以玩具設計師移居香港,疫情之後,有較多時間,他就重新拿起畫筆,為香港造相;後者跟香港的淵緣更深,早在1980年,還是一位少女時,她已移居香港,期間逾40年,雖然在英國和香港之間來回居住,但坦言很喜歡香港,也畫了很多香港相關作品。

由香港畫廊Artaflo Collective代理的法國藝術家Maxime Blachere作品也別具特色,這位1980年出生的特異藝術家本來喜歡街頭塗鴉,但隨意在知名建築物塗鴉是犯法的。為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他於是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先把各城市地標性或知名建築物拍下,然後將沖矖出來的照片投射到畫布上,再塗上自己喜歡的符號和卡通圖案,造成一種街頭建築物塗鴉的感覺。

在同一畫廊,還有四幅得來不易的畫作,那就是生活在戰火中的烏克蘭青年女藝術家N. Grinchenko的布上油畫。藝術家在艱難的環境下仍抱有希望,畫上造型各異的城堡,城堡上有很多貓兒走動。由於戰爭,造成當地很多貓兒無家可歸,到處流浪。所以,藝術家就用畫筆為可憐的貓兒建造一個個漂亮的家,讓牠們在這裡自由自在地生活。

韓國畫廊作品受垂青
韓國是次多畫廊參展的國家,共有11間,而且作品很有韓國文化特色,現場所觀察,韓國畫廊參觀者不少,其藝術家作品的銷情也不錯,多間畫廊都在展品旁標示「圓點」。其中以「藝術為你療傷」為口號的Gallery Twostones代理的Seok Jung Kim系列作品《Magical Horse》甚受歡迎,預展那天已有四幅作品標上「已售」圓點。


在首爾和香港皆設有展示空間的知音畫廊(Jeeum Gallery)的展覽攤位算全場最大。該畫廊於2014年由兩位韓裔女士 Shin Eunhye和Shin Jihye在首爾創立,並於2020年進軍香港,以代理韓國藝術家作品和推動韓國文化為使命。其旗下青年家具設計師兼藝術家Doha Ham受到大會垂青,以「特別項目」參展,他關注人類的生活品質和複雜情感,將各種設計元素如形狀、圖案和色彩等融入其裝置藝術創作中,並結合個性化家具概念,在現場展示一系列可放置於家中不同角落的多元化作品。

該畫廊代理的另一位青年女藝術家李睿智(Yeaji Lee) 則以一組以仙人掌和小動物為主題的油畫引人注目,筆劃細緻,色彩柔美,構圖和諧。曾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主修壁畫的李睿智(Yeaji Lee)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問她為甚麼會想到小動物們居然在帶刺的仙人掌中央居住?
原來,她有一次到墨西哥旅行,在當地看到很多長在沙漠中的大型仙人掌,中間都有個洞口。於是,就想像將之當作小動物收容所。她就在每個洞口畫上一個代表她自己的大大的心,加上代表自由的雲朵和溫柔的月亮,各種小動物就在她的「心」中和諧共處地生活。


新加坡和英國各有5間畫廊參展,從展示的作品題材和風格上看,各自明顯帶有東西文化的烙印。新加坡Asian Art Platform代理多位中國內地藝術家作品,現場有四川青年女藝術家蔣宛霖和北京雕塑家羅旦的作品,風格突出。據工作人員透露,蔣宛霖的作品從中國傳統山水畫得靈感,結合了現代可持續使用的牛仔布料(denim),非常受新加坡收藏家歡迎,乃當地銷情最好的藝術家之一。










日本的Gallery Seek當時的現場似乎冷清,但其總裁塩野秀樹接受筆者訪問時說,他們年年參與香港的藝博會,以往銷情不錯。至於這次日本只有3間畫廊參展,較上届逾十間少了一截,他說因為受疫情影響,有些經營不下去,有些還沒準備好。而他個人則非常看到香港這個東西文化匯聚的藝術市場,今後仍會繼續參加。

馬來西亞的於藝畫廊(V’Art Space)乃當地近年最活躍的畫廊之一,自稱是「肩負着藝術使命的藝廊,熱衷於在一個舒適且私密的環境中與藏家分享創始人收集多年的私人藝術品」。其現場展品也猶如其標榜的「熱情」,除了該國藝術家,還有緬甸、土耳其和印尼藝術家作品,洋溢亞洲風情。





十周年誌慶 設置多個特別項目
為慶祝Affordable Art Fair香港展來到第十届,主辦方專門闢出一角作為「焦點展區」(Spotlight),展示十位早在十年前首次參展的藝術家作品,並在現場多處設置「特別項目」(Special Project),展示大會精選藝術家創作的大型裝置作品和現場藝術表演。

與此同時,大會也跟街頭藝術節機構HKwalls合作,由後者策展「Young Talent Hong Kong」項目,在現場展示十位香港新晉藝術家街頭性作品,將他們的街頭藝術傳達給更廣泛的觀眾,並設有藝術家即席壁畫創作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