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新作呈現文壇眾名家風貌

香港知名作家、出版家、香港作家聯合會長潘耀明新作《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日前由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書中精選了潘耀明與巴金、錢鍾書、楊絳、葉聖陶、俞平伯、沈從文、卞之琳、艾青、駱賓基、秦牧、顧城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時配以這些名家與作者交往過程中的書信、手稿、照片等珍貴資料。作品感情真摯,打動人心,多角度地呈現了一批文壇名家的風貌。

《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

新作由北京大學教授嚴家炎作序。嚴家炎表示,單單看潘耀明拜訪過的茅盾、巴金、老舍、冰心、曹禺、丁玲、艾青、端木蕻良、蕭乾、錢鍾書、沈從文、俞平伯、汪曾祺、吳祖光、新鳳霞……無一不是新文學史上熠熠閃光的文學大家,就非常之難得,而且每位人士他都不止拜訪過一兩次,交往時間一般都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包括書信往來,比如他和蕭乾通信就長達二十年,外加在香港難以計數和熱情周到的接待。新時期的著名新老作家如茹志鵑、秦牧、張賢亮、蔡其矯、郭風、何為……他也都有交往。這部書中收錄了他與這些人士的部分書信和受贈書畫。這些通信和書畫登陸內地還是首次,而本書中的眾多採訪筆記,更是首次公之於世。「我相信,對上述文藝家進行如此大量、多次、有實錄的採訪,迄今為止,海內外包括大陸在內,只有潘耀明先生一人做到了,由此可知這部作品彌足珍貴。」

潘耀明曾倡議在西九文化區設立香港文學館。

本書也處處閃現潘耀明這位散文文體家的過人才華,比如他寫端木蕻良送他的兩幀畫:「一張是羅漢松,一張是風荷,都是水墨國畫,不設色,更顯其功夫。羅漢松莽莽蒼蒼,粗壯的枝幹和如戈戟的針葉,頗見精神;風荷墨色厚重,迎風右擺,柔中見剛,別有韻致。」他寫汪曾祺的家書:「文字精練、幽默、風趣,可讀性極高。他寫在美國所遇到的人和事及所見所聞所感,筆下如一條涓涓清流,澄澈中不含沙石,果然與一般家書迥異,後者往往失之瑣碎。」他寫秦牧的散文:「作者文筆清新雋永,既有『怒潮奔馬』那樣的豪放,也有『吹簫踏月』那樣的清幽;既有司空圖《廿四詩品》中指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的雄渾,也有『娟娟群松,下有漪流』的清奇。」

影星林青霞在她的微博公眾號極力推崇潘耀明新書:「那天晚飯後回家,收到一本大書,翻開來看,即刻放不下,背包往地上一丟,先是坐着,後來乾脆歪在床邊不停的翻閲。鳥叫了,不停,天亮了,還在看。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等我合上書本,看看桌上的時鐘,已經是早上七點三十九分。書名很長《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名家手迹背後的故事,怎麼取這麼長的名字?字也多——四十萬,作者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所以有大師的書信和文字。不過也不一定要從頭順着看,隨便翻到哪頁都好看,相信喜歡看大作家的墨寶和小故事的人,會有很大的啓示和領悟,所以忍不住要介紹給大家。」

海內外學者、作家對本書閱後一致嘉許:


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致函潘耀明,特別提到:「嚴家炎先生說此書『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應該是獨一無二的』,我很有同感,現當代一半(至少1/3)的文學名家都在書中的很本真的面貌出現了。……兄所寫《名家手跡背後的故事》很生動,投入,篇篇浸帶情感,也讓我領會到彥火的散文的風格與情懷。」


上海陳子善教授微博:作者是散文名家,文筆生動細膩,不僅寫活了這些作家,而且還提供了許多重要的研究線索。一卷在手,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當有更全面真切的了解。

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吳敏教授:收到潘先生寄來的最新大作,沉甸甸的,豐厚且難得。名家、手迹、背後的故事這三個吸睛關鍵字貫穿全書,不僅創意絕佳,圖文並茂,更增添了正統文學史無法觸及的作家心語、生活體悟,無法展示的書畫手迹等多維細節,可謂個人化的另一種文學史的記錄。

香港著名翻譯家金聖華教授:終於把你那洋洋四十萬巨構,從頭至尾拜讀完畢,了不起的成就!在當今文壇上,能有你這樣與各大家廣結善緣,而又彼此惺惺相惜的,不作第二人想!

旅美作家陳瑞琳:恭賀潘先生的大書:大書的意思就是很大的書,如同一座恢弘的建築,走進去是精美的筆墨畫廊,是獨一無二的文字博物館。這樣的書也只有特殊的人才能寫,他不僅站在人間的高地,而且是站在紅塵海天的交匯之處。此生遇見了很多人,唯有耀明先生一直站在那裡,他的眼前是滾滾紅塵,背後卻是碧海雲天。

台灣作家張香華:在兩岸隔離的歲月中,在台灣不要說這些大師的名字沒有聽過,八O年之後偶有相識,也都沒有機緣讀他們的作品,可以說是對他們知之甚少,這一代的台灣人,對當代文學家的吸收自然就單薄了,竟然看到潘先生把他們的書信整理成書,實在是一件大功德,可喜可賀。

知名傳記作家章詒和:「這情感」拜讀了,非常好!真實,樸素,飽含情感又十分克制,是我近年所讀到的最好作品之一。希望繼續寫下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