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以傳奇人物為主題定位  M+特別展「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重現中國視覺文化演進

呂書練

在香港,提到時尚啟蒙者和影響力,很多中環白領都不難想到Joyce Ma(馬郭志清)及其創辦的Joyce Boutique,這間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於半島酒店首設的歐洲名牌代理店,九十年代後更於中環嘉軒廣場開設樓高兩層的旗艦店,一度成為潮流人士的打卡點和香港時尚地標。在同時期的內地,提到時尚啟蒙者,很多人會想到法國時裝大師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及其同名品牌,以及他投資的首家中外合資西餐廳馬克西姆。但在北京的專業界,包括藝術、音樂、電影和時尚圈子中,宋懷桂(1937-2006年)才是形塑中國視覺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先鋒者,影響之深之廣,構成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被譽為中國的「時尚教母」。

香港導演楊凡拍攝的照片:1985年,身穿皮爾‧卡丹晚裝的宋懷桂坐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內。(圖片:© 楊凡)

這也是上周末(29日)開始對公眾開放、在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舉行的「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特別展覽的籌策初衷。展覽不但讓大眾認識這位在改革開放初期給中國社會帶來新視野的先鋒者多姿多彩的傳奇人生,也讓人們從中窺視中國視覺文化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演變,並揭示中國前衛精神和商業文化之間的關係,剖析國際電影界、時尚界如何呈現傳統中國元素。展覽將持續至明年4月14日。

展覽現場:宋懷桂及其先生萬曼的軟雕塑作品:藝術壁掛。(圖片由M+提供,梁譽聰攝影)

整個展覽以五個主題劃分展區,闡述宋懷桂作為藝術先鋒、商界精英、時尚教母和文化大使的多重身份。從個人的藝術創作、電影演出,到展示並協助舉辦中國第一個高級時裝秀、培訓第一代中國模特兒,再到晚年全情投入策劃「五朝霓裳」傳統服裝秀,向世界推廣及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種種這些,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但在三、四十年前,需要的不僅僅是眼光和膽識,還有一顆赤誠之心。

這是一張具象徵性的經典照片:1985年,宋懷桂帶領八位中國模特兒前往巴黎,參加皮爾‧卡丹秋冬時裝秀。(圖片由M+提供)

展覽聚焦於宋懷桂活躍的1980至2000年,共展出超過320件展品,除了個人平面的油畫作品、立體的大型藝術壁掛裝置作品及其相關的品牌時裝作品外,還有大量她跟各界名人交往的圖片、罕見的檔案資料、其他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的設計及相關藝術家作品、電影戲服和影片片段等等,內容豐富而多元,紀實中具藝術美感,懷舊中充滿現代性。

「宋懷桂:藝術先鋒與時尚教母」入口處。(圖片由M+提供,梁譽聰攝影)

甫進入展場,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問號:「誰是宋女士?」也是首個展區主題。考慮周全的策展人顯然知道,宋懷桂在大眾中的認知度不够,主動提出了問題,並猶如循循善誘的老師,透過一系列往來書信、檔案資料、昔日圖片、珍貴影片,深入淺出地呈現宋懷桂的早期經歷,也帶出其所處的環境和時代背景。最後,並由一群跟她交往過的各界名人分享對她的印象。這樣,一個陌生而立體的宋懷桂形象就走進人們的視線,而與她相關的人和作品也構成展覽的一部分。

曾海文約於1975年以水粉墨水和紙本繪的《宋懷桂肖像畫》。(圖片:© A.D.A.G.P., 巴黎)

1937年出生於北京的宋懷桂, 18歲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主修油畫和藝術史,師從著名畫家董希文(名畫《開國大典》藝術家),並在這裡遇到保加利亞留學生萬曼(Maryn Varbanov)。兩個異國青年互相吸引,相愛、結婚,在生了女兒宋小虹一年後,1959年隨夫移居保加利亞索菲亞,並在當地的美術學院繼續深造藝術。

六十年代以後,她進入當地一間時裝公司工作,接觸到各種織物,同時受到丈夫的影響,宋懷桂的創作從二維走向三維,開始嘗試裝置藝術尤其是壁掛創作,兩人既合作,也各自創作。1971年,兩人合作的大型壁掛作品《構成2001》入選第五届瑞士洛桑國際壁掛雙年展,她成為首位作品進入國際知名藝術雙年展的華人藝術家;1973年的第六届雙年展上,兩人合作的《困境》再次入選。1974年,受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邀請,宋懷桂帶着一雙兒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參加新中國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

宋懷桂和丈夫萬曼的合作作品《構成2001》(1969)入選第五届瑞士洛桑國際壁掛雙年展。圖為她1971年在展覽現場與作品合照。(圖片:© Marcel Imsand © Photo Elysée, Lausanne)

七十年代中,他們一家移居法國,萬曼的壁掛作品受到當時已成為時尚大師的皮爾‧卡丹的注意和收藏,皮爾‧卡丹也正在跟中國展開合作。1980年,在巴黎大皇宮的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時尚大師遇上這位具藝術修養又長於社交的中國女子,並邀請宋懷桂出任該品牌中國首席代表。1981年,宋懷桂回到故鄉北京,展開另一段她自己也沒想到的璀璨人生,對彼時的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關注流行文化的人都知道,皮爾‧卡丹是第一位開拓中國市場的法國高訂時裝設計師,他並不僅僅是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那場里程碑式的高級時裝秀,而是從生產、到銷售到開設店舖,從時裝到各種衍生產品,包括著名的馬克西姆西餐廳等全面進軍。皮爾‧卡丹這張名片可以說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時尚標誌。站在台前的是時尚大師,但出謀獻策、具體操作的就是展覽女主角宋懷桂。這位在北京接受早期藝術教育的女子,經歷了從中國到歐洲,再受到東西方文化衝擊、洗禮,已蛻變成兼具國際視野又深諳國情的的文化大使。

1980 年代,宋懷桂和她訓練的中國模特兒在紫禁城拍攝時裝照。宋懷桂(右二)也成為一位時尚楷模(role model)。(圖片:© 楊凡)

這樣的人生軌道和文化背景,不但令宋懷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樑,其藝術才華與商業頭腦也巧妙結合,得到最大的發揮,身穿皮爾‧卡丹高級時裝遊走於各社交場合的宋懷桂形象為彼時清一色的「毛裝」世界注入繽紛的時尚色彩;最後,個人也在這股西潮中重新找到個人身份和民族文化,並在晚年肩負起發掘、尋找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的重任。

宋懷桂最喜歡的馬克西姆品牌線1987年春夏系列紅黑色主教袖襯衫,1988年,她曾穿這裝束出席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藝術展。(香港文聯網)

作為前衛藝術家和時尚品牌首席代表,宋懷桂主理下的馬克西姆餐廳成為北京潮流人士的聚腳點,她並以此建立了以電影人、音樂家和時裝設計師為中心的國際網絡,結交眾多文化藝術界精英,包括著名意大利導演貝納多‧貝托魯奇,荷里活巨星尊龍,香港導演及演員楊凡、徐克、張國榮、梁家輝、林青霞,內地電影人陳凱歌、張藝謀、姜文、陳沖、鞏俐、劉曉慶,以及時裝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劉培基,搖滾音樂人崔健,中國第一代超模陳娟紅,舞蹈家金星等等。廣泛的人脈和對中國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影響,使宋懷桂成為1980至1990年代中國精英文化圈中的教母級人物。

在以仿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布置的「商業精英」展區可欣賞到宋懷桂與各界名人交往的圖片。(圖片由M+提供,梁譽聰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主辦方新聞稿以「全球首個以傳奇人物宋懷桂為主題的博物館展覽」為推介,反映館方充分肯定她於中國改革開放首20年在促進中國視覺文化發展上的貢獻,在華人社會,以非政經名人為號召的大型「個展」也屬罕見。學藝術史出身的主要策展人皮力顯然努力從宋懷桂的生活方式和處事風格中找到其成長的烙印,尤其是她早年入讀中央美院又在歐洲深造藝術對她後來時尚生涯的影響,以及她如何將個人的藝術品味、修養融入生活中,為法國時尚大師打開當時還是猶如藍螞蟻般的中國市場,並為當時渴望了解世界、學習西方的中國青年打開一扇明麗之窗。下面我們再分展區刊登部分展品,供大家欣賞:

「誰是宋女士?」展區

通過展示宋懷桂所穿過最引人注目的皮爾‧卡丹服裝,以及個人文件、照片和影片片段,呈現她的藝術和時尚足跡,並探討其獨特形象和迷人氣質的孕育之道。

甫進展區,迎面而來的是這六襲宋懷桂穿過的皮爾‧卡丹晩裝。(香港文聯網)
宋懷桂的衣着為當時清一色的「毛裝」世界添一抹華彩。圖為她的工作服。(圖片由M+提供,鄭樂天攝影)
國際知名的華裔名模陳曼齡身穿宋懷桂所藏的皮爾‧卡丹晚裝,出演由約翰-保羅‧皮特魯斯執導的短片《北京愛人》(2010)。(圖片:© John-Paul Pietrus)

「藝術先鋒」展區

展示宋懷桂和丈夫萬曼開創性的藝術創作。夫婦兩人中年以後受到西方現代藝術思潮影響,擺脫了早年接受的社會現實主義教育對創作的桎梏,又同時借鑑了傳統和民間文化,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語言,並在中國培養了近一代前衛藝術家。

宋懷桂的油畫作品:左邊兩幅為她1956年創作的寫實風格人物肖像;右邊兩幅則是融合了西方現代藝術手法的作品(1960年代末)。(圖片由 M+提供,梁譽聰攝影)
萬曼1987年創作的壁掛作品《對比》,前方放着幾個竹筒,毯子上寫着「金木水火土」字樣。反映藝術家融合了竹林等中國山水畫元素。(香港文聯網)
宋懷桂的壁掛作品。(圖片由 M+提供,梁譽聰攝影)
在浙江美術學院萬曼藝術壁掛研究所跟隨萬曼學習的兩位學生施慧、朱偉創作的《壽》入選1987年瑞士洛桑壁掛藝術雙年展,乃繼宋懷桂後,另有中國藝術家入選。(香港文聯網)

「商界精英」展區

重點介紹宋懷桂為皮爾‧卡丹在中國開展事業的歷程,其工作為其他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奠下基礎,也推動中國時尚產業的興起,尤其由她提議引進並主理的巴黎馬克西姆餐廳北京分店成為本地及國際文化精英的聚腳點,對促進八十年代北京的生活方式邁向國際發揮了重要作用。

攝於1980年代中的宋懷桂及其壁掛系列作品之《蝴蝶——粉紅色的構思》(1983-1985)。(圖片:© 楊凡)
宋懷桂經常組織和出席社交活動,這是她常穿的日裝。中間是皮爾‧卡丹1980年代設計的高訂時裝。(圖片由 M+提供,梁譽聰攝影)
作為皮爾‧卡丹中國首席代表,宋懷桂也成為品牌代言人。圖為她穿着品牌晚裝坐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中。(圖片:© 楊凡)
宋懷桂組織的一系列「皮爾•卡丹在中國」活動圖片。(香港文聯網)
高級時裝街頭化:1979年,外國模特兒穿上皮爾•卡丹設計的寶塔狀墊肩夾克在中國街頭騎單車,惹眾人圍觀。(圖片:Yoshi Takata © Pierre Pelegry)

「時尚教母」展區

着重表現宋懷桂是營造中國時尚生態的先驅,從訓練中國第一批專業模特兒到早期舉辦的時裝秀,以及將中國模特兒帶到國際舞台。宋懷桂在這方面的貢獻在於透過時尚事業,改變了世界對新一代中國女性的觀感和認知,助她們以嶄新形象和方式表達自我和展示個性美。

宋懷桂引進的皮爾‧卡丹高訂時裝。(香港文聯網)
宋懷桂逝世後,法國時尚攝影師John-Paul Pietrus受其獨特人生和個性吸引,2010年邀請新一代模特兒拍了一組「致敬宋懷桂女士」的時裝大片。(香港文聯網)
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形象:左邊為劉香成拍攝的街頭人物照,右邊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內地流行雜誌封面。(圖片由 M+提供,梁譽聰攝影)
1970年代末以來,中國模特兒行業的發展歷程。(香港文聯網)

「文化大使」展區

這是對宋懷桂的禮讚,展品一方面呈現她瀟灑自如地華麗轉身,建構不同的文化身分,另方面介紹跟她交往的西方時裝設計師作品,如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奇安弗蘭科‧費雷(Gianfranco Ferre)、約翰、加利亞諾等如何從中國傳統意象中汲取靈感;同時探究中國時裝創作者如郭培、馬可等,如何在國際塑造嶄新形象之際,也把自身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

宋懷桂晚年策劃的「五朝霓裳」時裝秀之唐、宋、元、明和清代服裝。(圖片由 M+提供,鄭樂天攝影)
宋懷桂在電影《末代皇帝溥儀》中飾演隆裕太后扮相,攝於1986年。(圖片由 M+提供)
中國第一代時裝設計師吳海燕的「鼎盛時代」系列(左,1993)和馬可的「秦俑」系列(1994)分別獲首届和第二届「兄弟杯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作品大賽」金獎。(香港文聯網)
中國第一代高訂時裝設計師郭培的「龍的故事」系列中的晩裝(2012)。(香港文聯網)

展覽以外,主辦方也於開幕首日(29日)下午舉辦由三位策展人皮力、武漠和顧談雅主講的公開講座,向現場觀眾/聽眾分享個人對宋懷桂的認知,探討她如何成為形塑中國視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悉,在展覽期間,還有包括與時尚服飾相關的工作坊、講座、交流聚會,以及「M+夜不同」帶來的創意工作坊、音樂表演、專題電影放映等,詳情可留意M+網站。

由策展人皮力撰寫、國際著名的藝術出版商Thames & Hudson與M+聯合出版的大型書畫冊《宋懷桂:一生藝術,一世時尚》中英文版封面。(葉璋時攝影,©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