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世情交織 盛世亂世交錯 《長安三萬里》不遙遠:豪情壯志盡在千年古詩中

呂書練

這是一部長達168 分鐘的動畫片,在內地公映,氣勢如虹,成為中國影史最賣座動畫第二位,更掀起一片唐詩熱潮;在香港上映,暫時未見「走勢凌厲」,但在我看來,確是一部值得回味的電影。

唐朝,尤其是中唐,是人們熟悉的歷史和嚮往的盛世,《唐詩三百首》更是很多人從小到老珍藏的讀本。電影公司在戲院的宣傳單上寫着:「瑰麗呈現史上最輝煌璀璨的大唐盛事」,重現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隱孟浩然、邊塞詩人高適等著名詩人盪氣迴腸的故事!

長安是盛唐時期的都城,也是有志青年嚮往的理想之地。

但唐朝不但出現盛世,還有亂世;不但有詩人,還有軍事家和野心家。本片主角之一兼敘述者高適就是詩人兼軍事家,他與口中的被敘述者李白既躬逢其盛,也遭逢亂世。悠悠40載,經歷了幾許起伏,見證了人間滄桑。

除了名人號召、盛事場面外,還有清晰的故事線,緊湊的情節;富於詩意,兼及情義;有歌舞昇平的浮華,亦有刀槍相見的殘酷;互訴衷曲,文武交錯。所以,片子雖然有些長,卻沒予人拖沓之感。

電影由晚年的將軍和邊塞詩人高適憶述自己與李白的40年交情。

故事背景放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數年,吐蕃大軍攻打西南。時任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困守孤城,都城長安岌岌可危。朝廷派監軍太監程公公前來,高適得知來者不善,佯裝自裁不遂,卻沒想到程公公不是為吐蕃軍事而來,而是向他打聽一個人:詩人李白。

才情四溢的李白在政治上卻是個糊塗人。

當時的李白是翰林待詔學士,號青蓮居士,卻捲入朝廷權爭,他跟隨的永王李璘謀反失敗,自己因而被俘。程公公是皇帝唐肅宗李亨的耳目,他要來了解李白,並試探高適是否忠誠。電影就由公公追問,高適如實回答地憶起自己和李白如何從少年相遇、中年相惜和相知,晚年卻各投敵對陣營的40年交往為主線,並從高適視角呈現中唐時期一群詩友文人的生活百態,以及當時歌舞昇平、浮華繁盛的社會表象。

最初,高適被李白當作偷馬的賊而追殺,兩人打起來。

根據電影交代,生長於渤海蓨(今河北滄州)的高適人稱「高三十五」,祖父高侃是高宗朝時的安東都護,屢破突厥高句麗,逝世時配享乾陵,獲贈左武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所以,父親高崇文對他期望極高,希望他可以像祖父般,為國出力,重振家業。但高適自小有讀寫障礙,天資一般,卻有武才。16歲那年父親病逝,完成三年守孝後,他決定去長安覓理想。這是他首次離家雲遊,卻在洞庭湖畔,遭到李白追殺,他誤以為高適偷走了他的馬……

青年高適。

李白自稱隴西人,乃李廣的十九代後人,與李朝同宗,卻是商人之子,家境富裕,這令他從小學習詩詞歌賦,乃至遊山玩水;但按當時「士、農、工、商」階級排名和科舉考試形式,屬下人之後的李白即使才高八斗,壯志凌雲,也無緣踏進試場。他正雲遊天下,希望遇上伯樂,舉薦他進朝廷,為國效力。

青年李白。

兩個少年,互教槍法和相撲,一個靈巧,一個驍勇,一個狂放不羈,一個拘謹內歛,不打不相識,最後結伴到了江夏,共同登上了具象徵性的黃鶴樓,為崔顥的詩《登黃鶴樓》折服。之後,一個西赴長安,一個東去揚州,相約一年後在揚州見。

懷着興奮心情到長安赴考的高適卻臨場卻步,沒有應試,而長安人早已忘了高家,他被拒諸門外。在遊蕩中遇到音樂家李龜年,獲介紹入岐王府,為玉真公主表演槍舞。

登上江夏的黃鶴樓(左圖)題詩是青年李白的心願。

在岐王府首遇少兒杜甫,再見詩畫琴俱佳的王維彈琴,還有常建。長了見識,卻感相形見絀。依「一年之約」去了揚州。已略有詩名的李白帶他出席裴將軍家宴,見識了當時的「盛唐三絕」: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家的劍舞(本片中以虛構人物──女扮男裝的裴將軍之女裴十二出現),還有吳道子的畫。

在岐王府,高適首遇少兒杜甫。

惟高適覺得大丈夫應報效國家,不應虛耗光陰,對李白揮金如土、千金買笑的靡爛生活看不過眼,卻遭裴十二嘲笑,她以裴家劍術擊敗高家槍法後,甩脫帽子露出長髮對高適說,其父親劍法高明,軍功卓著,但在宰相李林甫只提拔蕃將、牽制漢家世族的權術下,只好在家中舞劍為樂;而她盡得裴家劍法真傳,卻因女子之身,報國無門。

當時的楊州也是煙花之地。

高適意識到自己才疏學淺,武藝不精,決定回鄉勤讀苦練。再過幾年,李白父親逝世,家財被哥哥們刮分,自己無家可歸,前來商丘找高適,分享心事,悵然地提及為圖安樂窩和仕途,只好「入贅」唐高宗宰相許家,與其孫女成婚。高適大力反對,卻無效。

挾着詩名,李白照當許家乘龍快婿,高適則繼承祖業從軍。又過幾年,李白倉皇來軍營找高適,原來他在許家失意而出走,無意中撞破安碌山叛變密謀而被追殺,幸得名將郭子儀及時解圍。但其時,郭子儀正因軍營失火遭朝廷問責,被鎖手鏈待斬頭,李白為之不值並出頭,與高適施計救了他。

高適和李白喝酒夜談。

這段小經歷為後續劇情埋下伏線──多年後的「安史之亂」卻由郭子儀帶兵為朝廷平亂,光復唐室;再之後,郭子儀又在另一場政變之亂中救了李白。友情、人情和世情交織,可謂世事如棋,玄機暗藏。

救了郭子儀之後,兩人再給各自十年。高適回鄉蓄能,李白尋仙問道。幾年間,李白詩名驚動了朝廷,意外地獲聖上宣召,進入長安翰林院;風光得意的李白不忘為知己謀功名,立功業,寫信邀請高適再去長安。而薦舉李白的人居然是當年有人希望她引薦高適的玉真公主。原來玉真公主入了道門,喜歡有道之士、世外之人。

青年杜甫在長安街頭再遇見高適。

長安依舊繁華,小杜甫已長大成青年,李白更無人不知,不但成為詩仙,更與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名門之後崔宗之、書法家張旭等成為「酒中八仙人」。高適獲引見多位好酒名士,還包括北海太守李邕,以及詩人王昌齡、岑參、王維等,此時,下人之後李白正跟這些出身富貴的雅士飲酒吟詩觀舞作樂,貧苦出身的高適顯然跟這種醉死夢生的生活格格不入,改去乾陵拜祭祖父高侃,他對隨來的杜甫感慨:戰功顯赫的祖父42歲早逝,43歲的自己一事無成。

高適早年幾進長安,又幾度遇挫,不得不回鄉勤讀苦練,晚年終成就功業。

再過十年,雲遊四方的李白詩名更大,緊守邊關的高適生活簡樸,但在朝廷上下腐敗,兩人的共同朋友,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杖殺。蕃將安碌山、史思明舉兵謀反,「安史之亂」致人人自危。 高適護駕有功獲封為朝廷重臣,李白誤信永王謀反圈套遭誅連入獄。

雖然是講詩人的故事,但電影中也出現不少戰爭場面。

天真的李白求見高適,卻沒想過兩人的私交會予人把柄。歷史上沒有記載高適在救李白上出過力,反而是郭子儀向皇上求情,助李白免死流放夜郎,並中途被赦免。但在本動畫片中,卻借程公公之口道了原委:

在片尾,穿上戎裝的高適再上戰場殺戮,腦中浮現兩人初識的畫面:調皮的李白對耿直的高適說,「你知道怎麼能騙過對手嗎?那得做好各種鋪墊,細節逼真,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麼看都是真的,連你自己都以為是真的……」

高適和李白初遇。調皮的李白教耿直的高適如何騙過對手。

在雪山道別時,高適對公公說:「嚴武年輕勇猛,這七萬吐蕃軍,飢寒難當,指日可破。」善解人意的公公接話:「高中丞當然知道,如此一來,擊破吐蕃將全是嚴武的功勞。」高適雙掌合攏。公公像茅塞頓開似地,向他拜跪。

各自上馬後,程公公又突然提及曾遇杜甫,並借杜甫之口說:「當初郭子儀之所以出面救李白,其實是高中丞寫信向郭子儀懇請。高中丞要救李白,卻要轉託郭子儀,是以免你和李白的舊情授人以柄,反而害了李白。」並問猜得不錯吧?

高適沉默不語,但當公公提到有李白獲赦的消息時,他馬上回頭。公公於是唱起李白獲釋後作的新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畫面轉到辭軍職後的高適和書童在山上策馬,李白則在江陵泛舟狂笑……

「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李白在江陵泛舟狂笑…….

兩位詩人,一對友人,一個才情高超、灑脫不羈,一個篤實內歛、沉穩堅定,性格、性情迥異,卻惺惺相惜、肝膽相照。

在詩壇,狂放不羈的浪漫派詩人李白的名聲遠大於內歛穩重的邊塞詩人高適,但在電影中,作為一個全人,高適的形象顯然更閃亮。高適是盛唐詩人中爵位最高的,大器晚成的他不但是軍事家,也甚有政治智慧,深諳人情世故。初知朝廷派監軍太監來追責,他佯裝自裁;在敘述與李白交情時,濾掉某些情節;在憶及上司哥舒翰時,只提其被俘,不提投降之事,因為他是哥舒翰軍事繼任者,不能忘本。

兩位詩人性格、性情迥異,卻無損40載惺惺相惜、肝膽相照的友情。

李白被俘後,高適先叫書童來教訓他,指出李白政治上的幼稚。因為高適站隊肅宗後獲重用,須跟政治上的敵人永王劃清界限。作為生活在底層和前線的邊塞詩人,與李白的出世脫俗不同,武將高適的詩句和處事在滿腔豪情中充滿人文關懷,關注民眾疾苦。

長安,是有志青年嚮往的理想之地,卻有猶如「三萬里」的長距離;高適幾度進京,都無門可入;李白走了捷徑,卻也無法久留。凌雲壯志只好化作詩句,寄託於翱翔於天際的大鵬。所以,電影除了呈現引人入勝的故事脈絡和肝膽相照的友情外,最天貢獻莫過於巧妙地將40多首唐詩融入劇情中,掀起一股唐詩熱。

電影中多次出現大鵬展翼翱翔,象徵詩人自由的想像和遠大的志向。

圍繞在高李二人身邊的詩友有年長的王維、王昌齡,亦有年少的杜甫、岑參;各人相見時,每每吟起對方的詩作,李白最崇拜的孟浩然雖然只見乘船遠去的身影,其名作《春曉》卻由高李二人輪番唸了出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配音演員的深情拿捏,動畫製造的視覺幻象,令觀眾不知不覺地堕入詩意營造的境界中。據說,曾有內地戲院放映時,現場觀眾居然隨着劇中人吟起唐詩來,詩詞之音久久迴響於戲院中。

杜甫、李白先後來找高適,三位詩人結伴遊商丘梁園。

在後半段,入了道門的李白與詩友在夜空下飲酒聚舊,靈感一觸,吟出著名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股激流湧來,眾人駕大鵬而去。這一幕的畫面震撼,激情澎湃,可謂全片高潮。

李白酒後靈感一觸,吟出著名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由於聚焦於詩人,盛唐皇帝唐玄宗、宰相李林甫和「安史之亂」主謀們都沒出現。只見高適投其幕下的哥舒翰英姿颯爽,哪怕當時已中風的他臨危受命而被俘致晚節不保,但在敘述者兼部下高適口中,仍不失為驍勇善戰之將。

高適沒有系統闡述過自己的政治思想,電影卻讓人看到他有比較清晰的理念,深受儒家積極入世、經世濟民思想的影響,不擅辭令卻慈悲為懷。如果說,詩仙李白因為張揚的才情而受人仰慕,那麼,沉浮大半生的高適卻以堅強的意志和明確的目標贏得最後的掌聲。所以,在本片中,高適的光芒蓋過隨波逐流的李白。

晚年高適與書童回鄉,他對着青山感慨:「長安吶,有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

畢竟,千古絕句寄託的不僅僅是心情、深情和豪情,還有令人感受到的人間真善美境界,就像有詩、有書的長安城。這或許是《長安三萬里》想帶出的信息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