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立傳!第20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主論壇活動成功舉辦

12月5日,第20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主論壇「時代立傳——紀錄片的歷史責任和文化使命」在廣州舉辦。本届紀錄片節共有156個國家和地區共7280部紀錄片參展,其中,有5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3234部作品參展,輻射全球過半國家和地區,有超過千家機構,4000多名專業人士參加本届紀錄片節。

第20届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主論壇現場。

重大題材紀錄片該如何創作?

在主論壇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特別節目部主任、紀錄片導演閆東分享了進行重大題材紀錄片創作的經驗。

「廣州是我的福地。」閆東表示,十年前,自己作為導演帶着五集大型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參加2014年的廣州紀錄片節首映禮,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帶着自己的作品來到廣州紀錄片節展映,和全球同行進行深度的溝通、學習和交流。「這次作為本次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終評評審團的主席,再次和廣州紀錄片節深度融合,我深感榮幸。」

作為一名在紀錄片創作一線工作了37年的導演,閆東帶領團隊在這些年創作了《領航》┌《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共60餘部紀錄片。其中,紀錄片作品《領航》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閆東用三個「精」概括了這部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一是精心策劃,二是精湛製作, 三是精準傳播。

作為一名在紀錄片創作一線工作了37年的導演,閆東帶領團隊在這些年創作了《領航》┌《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走在大路上》等共60餘部紀錄片。其中,紀錄片作品《領航》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閆東用三個「精」概括了這部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一是精心策劃,二是精湛製作, 三是精準傳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特別節目部主任、紀錄片導演閆東正分享《領航》攝製心得。

閆東表示,為了做好片子,從啟動策劃階段,就開始謀篇布局,「打好地基」,「我們扎到總台音像資料館,用一個月的時間下載了影像資料1300個小時,整理出文字材料40多萬字,通過精心策劃,最終確定了節目框架……創作團隊分10個組奔赴全國22個省區97個鄉鎮,行程4萬多公里展開拍攝,採訪了上百位元人物,記錄下許多精彩的影像和溫暖的瞬間,這些豐富扎實的素材使節目在故事化講述和細節化呈現上,頗具亮點。」此外,在《領航》製作完成後,創新了重大題材紀錄片國內國際版同步播出的新模式,通過各種傳播矩陣,成為近年來網絡輿論場影響最廣的大型政論片。

另外,亞太電視台網絡副總裁魏克然‧錢納講述了他眼中的中國故事。魏克然·錢納表示,在今天這個時代,紀錄片形式比以往更加重要。《讀懂中國》系列紀錄片以線上對話的獨特視角,通過各種不同的全球專家及新生代對話,講述他們對未來世界的看法,「該系列紀錄片真正把中國故事放在全球視角當中進行講述。」

現場觀眾正觀看論壇上播放的相關紀錄片片段。

長紀錄片還是短紀錄片?

中國教育電視台副台長陳宏從紀錄片在中國當下發展態勢談論自己的觀點。陳宏認為,互聯網浪潮下,中國紀錄片發展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專業精英製作的長紀錄片越來越走向「高精尖」,二是普通大眾拍攝的短紀錄片如雨後春筍勃勃生長,「人人記錄,全民記錄的時代呼嘯而來,且深刻影響着紀錄片的生態和我們的生活。」

「移動互聯網時代,大眾通過短視頻獲得了記錄生活的新形式,普通人有了記錄個人生活、表達個人思想情感的管道。記錄正在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陳宏看來,長紀錄片有它的厚重和宏闊,是短紀錄片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短紀錄片的數量和影響力也需好好地探究。

針對長短紀錄片之間的優劣勢,陳宏表示,短紀錄片表達非常快捷,直擊核心要點,比長紀錄片更接地氣、更有生活質感,更加原生態,但碎片化記錄,不能完整地呈現事物全貌;而長紀錄片的大投入、高品質,視聽效果更好,但是缺乏短紀錄片的煙火氣和原生態。「真實性是紀錄片的生命。長紀錄片若過於追求畫質視聽效果,過度包裝,會使得紀錄片創作本質走向反面。」

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表示,紀錄片的存在有其獨特的定位、獨特的功能,它的使命就在於記錄,這個功能是任何其他藝術形式都不可取代的。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紀錄片非常重要的使命是記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減少衝突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對話。「紀錄片首要的功能是感官的記錄,但它不止於感官,它要去思考。特別是面對歷史,思考是紀錄片最重要的一種品質,思考讓我們總結歷史,讓我們不再犯曾經犯過的愚蠢的錯誤。」

廣東廣播電視台製片人馬志丹分享了自己和團隊創作的《灣區故事·藍天下的期盼》11集系列片。

廣東廣播電視台製片人、紀錄片導演馬志丹分享了自己和工作室團隊創作的《灣區故事·藍天下的期盼》11集系列片,該片聚焦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品質發展工程」,是廣東省全省高品質發展一個微觀縮影。該片在2022年到2023在廣東衛視首播,是全國首部大灣區系列紀錄片,作品立足灣區,彰顯大灣區的包容、開放、創新的文化屬性,反映灣區在城市現代化、鄉村振興、村莊迭變、廣東預製菜騰飛、醫療普惠等等方面的新氣象,深入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典型案例、微觀範本。

馬志丹以系列紀錄片中的《新城鎮:「水花」朵朵開》、《海航雄鷹沖天去》、《豐陽新機》為例,介紹拍攝製作紀錄片背後的故事,「我們拍紀錄片,只有把人講活了,把觀眾講共情了,觀眾才愛看紀錄片。」

張同道和馬志丹也都希望繼續堅持把鏡頭對準那些普通人,因為記錄他們,就是記錄當下最豐富、最生動、最鮮活更幸福的中國現實。

來源:南方網(記者周存,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