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明 美美與共」 第五届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開幕
以「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為主題的第五届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於12月8日晚上在福建省泉州市海峽體育中心體育館開幕,並由泉州市多個藝術機構聯合多個外國藝術團體合作表演多場歌舞作為開幕演出,其中,由七位演員「化身」為七位與泉州歷文化相關的先賢——拘那羅陀、馬可·‧波羅、汪大淵、陳偁、何朝宗、李贄、鄭和——上演一場貫通泉州燦爛古今的「千年對話」。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52個文化團體、約1600名藝術界人士參加活動,共享藝術盛宴。


本届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下稱「海藝節」)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兼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福建省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張彥、省政府黨組成員康濤、泉州市委書記張毅恭、泉州市政協主席肖漢輝等領導,以及海內外嘉賓和社會各界代表出席了開幕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開幕式由張毅恭主持,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致辭並宣布海藝節開幕。他在致辭時表示,希望海藝節能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藝術交流合作,架起一座民相親、心相通的人文橋樑。

之後,一場融合了故事、場景、戲劇、影像和訪談等形式在內的開幕演出、大型情景音舞詩《萬里海絲路‧千年刺桐情》圍繞着「多元文化,美美與共」的主題展開,向觀眾講述穿越千年的故事,聚焦「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傳承,攜手國際藝術家,通過美輪美奐的藝術形式,為觀眾們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饗宴。

演出由泉州市閩南歌舞傳承中心、福建省泉州藝術學校,以及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等中外藝術團體共同表演《同一片海》歌舞打頭陣。接着,拘那羅陀、馬可·波羅、何朝宗、李贄、鄭和……一位位與泉州有關聯的中外歷史名人「穿越」到舞台現場,在世遺之景與央視總台主持人任鲁豫扮演的現代旅行者對話,展現「泉州往世界,世界來泉州」的千年發展脈絡。

於是,北宋泉州知州「穿越」現代盡覽時代變化、東方航海家與西方旅行家在「海上絲綢之路」擦肩而過、代表東西文化的智者們跨越時空交流互鑒……文藝演出採用「即時即景,千年對話」的手法,在戲劇串場和情景音舞詩中展現「海絲」特色、世界文明。

此次開幕式演出邀請了多個外國藝術家和團體共同參與,充分融合多元文化,在展現泉州的煙火之美、戲曲之美、匠心之美、精神之美的同時,體現萬里海上絲綢之路歷久彌新。只見來自泰國、非洲、韓國、日本、俄羅斯的舞團輪流上台,舞姿或傳統,或現代,吸引現場觀眾凝神觀看。

本届海藝節圍繞「共情之美」、「天籟之美」、「匠心之美」、「和合之美」、「炫光之美」五大主題,策劃了「五星出東方『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大展」、「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發展研討會、第十四届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文都10年」中日韓三國文藝匯演、絲路拾珍——第三届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第七届中國泉州國際木偶展演等文化活動。

海藝節是貫徹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家級綜合性國際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届,永久落戶泉州。2014年迄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届,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眾多國際組織和外國官員、專家學者、藝術界人士、國際友人參與,成為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增進民心相通、傳承弘揚「絲路精神」的重要舞台。

據了解,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之所以永久落戶泉州,乃因為泉州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2015年,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為「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2015年7月,中國工程院把泉州市作為「中國製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範例。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泉州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聯合國三大類非遺項目的城市。

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蹟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2013年8月26日,泉州獲國家文化部評為首届中國「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齊名。所以,本屇海藝節特別設置一個環節是:「文都10年」中日韓三國文藝匯演。

(香港文聯網綜合各方信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