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現場展演活動圓滿舉辦

12月28日,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承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現場展演活動在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聚集了來自大灣區各地151所高校的展演團隊,共同演繹一場集聚灣區與時代元素的精彩藝術盛宴。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時代的文化高地和創新熱土,文脈相親、人文相近、同根同源,嶺南文化三地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色。「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自11月啟動,以「多彩大灣區,藝起向未來」為主題,吸引了香港、澳門及廣東三地151所高校的廣泛參與。本屆藝術節匯聚了3000餘個(部)藝術精品,內容涵蓋聲樂、器樂、舞蹈、戲劇(含戲曲)、朗誦、繪畫作品、書法/篆刻作品、影視作品(含數字媒體藝術類)、手工藝製作,並設置了優秀組織獎、優秀藝術表演獎、優秀藝術作品獎、現場展演展示獎、優秀指導教師獎等多個獎項。最終共有15個(部)作品經過組委會專家集中評選後進入展演活動,另外有將近400件作品進入藝術節現場展覽。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勇發言時表示,美育是培養德智體育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華南理工大學積極把藝術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專業藝術教育和普及藝術教育「兩翼齊飛」的新格局,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粵港澳三地在藝術領域的交流協作和資源共建共享,努力提升三地藝術教育的合作層次和水平。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程大欣於演講時表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為粵港澳大灣區師生們搭建了共同學習的平台,促進青年一代增進交流、交往、交融,不斷增強港澳青年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彰顯了美育浸潤面向人人、優質均衡發展的理念。粵港澳三地高校要以本次藝術節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增強文化認同,弘揚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創作更多藝術精品。

本屆藝術節全面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藝術教育成果。展演舞台上,聲樂、交響樂、民樂、舞蹈、朗誦等精品節目輪番登場,展現了高校學生的青春風采與蓬勃朝氣,同時傳遞了灣區多元包容的文化魅力和創新活力。其中,澳門大學、香港教育大學帶來了經典曲目《漁舟唱晚》、《塔蘭泰拉舞曲》,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星海音樂學院也分別帶來恢弘壯闊的交響管樂作品《英雄之旅》、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民族室內樂《茶馬》。中西融匯的樂器演奏、激情洋溢的合唱表演、匠心獨具的群舞演出,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代氣息,更以深刻的主題、精湛的演繹觸動著觀眾的心弦。

除了精品節目,藝術作品展現場可見書法、繪畫等多種形式的作品百花齊放。從灣區大地的創新,到嶺南文化的傳承;從鄉村振興的讚歌,到民族復興的偉夢,每一件作品都蘊含着灣區青年對藝術、對生活、對時代的理解與詮釋。藝術作品展現場展現出青年們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吸引了眾多師生在藝術的氛圍中近距離感受美、收穫美。

連續開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搭建起了文化藝術深度交流的平台,成為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藝術繁榮發展、推動灣區美育交流互鑒的重要助力。未來,藝術節將繼續以藝術為橋梁,以文化為紐帶,推動粵港澳青年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共促粵港澳人心相向、精神相依,為講好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助推灣區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