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物

人物畫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早,包括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在內,中國人物畫力求「傳神」、「氣韻生動」。

唐朝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局部)(左:陳廢帝 右:陳文帝) 絹本水墨設色19.5 cm x 1.21 m  波士頓美術館

作為早期繪畫發展史上的主要題材,人物畫多為宗教或政治服務。例如唐朝閻立本的名作《歷代帝王圖》,這幅長531釐米的橫卷一共繪有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身側均有隨侍。題字及人物間的空白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十三組人物。作為手卷,《歷代帝王圖》採用了為橫向展開的裝裱形式,手卷畫面構圖為橫向發展的分段式畫面。古人在觀賞時,通常由右手捲收,左手展開,從右至左一段段慢慢欣賞,每段展示的畫面有限,因此可以容納觀賞的人也十分有限,通常適用於較為私人的場景。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從帝王和侍從身形對比可以明顯看出二者身分階級的區別,又例如畫家對於陳廢帝和陳文帝的描繪,這兩位均是坐姿,但是相較位於右側的父親陳文帝,陳廢帝乃至其後侍從的身形明顯更小,這不僅是父權、君權、等級制度反映,畫家對於二人的不同態度也可見一斑。類似的處理在初唐的人物畫作中十分常見,例如《步輦圖》。不過隨著繪畫的發展,以及對「自然」、「真」的追求,在後來的畫作中,畫家更傾向通過位置、服飾顏色等突出人物地位。

唐朝 閻立本 《步輦圖》 絹本水墨設色 38.5 x 128.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到了五代時期,人物畫的題材內容逐漸寬泛,宗教神話、歷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為描繪的主題。宋代人物故事畫和風俗畫的發展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神秘宗教傳說、嫋娜宮廷美人、百態民風民俗,不同形式與題材的人物畫,都有細緻的感情描寫和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畫,帶給觀賞者深刻的美感。

北宋 宋徽宗(傳) 《搗練圖卷》(摹張萱搗練圖卷) 絹本金染水墨設色 37.1 x 145釐米 波士頓美術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