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蟲魚

花鳥畫是除人物畫、山水畫之外的另一中國傳統畫科,實際上花鳥畫描繪的對象,不僅限於花與鳥,而是廣泛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飛禽等動植物形象。

清朝 沈振麟 《畫耄耋同春》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早在原始時期,中國花鳥畫已萌芽,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戰國末期木板畫《老虎被縛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在原始彩陶和青銅器上,「花鳥」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最早的「花鳥」或許與早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一定關係。至兩漢六朝,花鳥畫已粗具規模,到六朝時期,已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至唐代,花鳥畫成為獨立畫科。宋朝以後花鳥畫更加入了文人畫思想,使得花鳥畫發展更進一步。

新石器時代 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 高47釐米 口徑32.7釐米 底徑20.1釐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
清朝 八大山人《二鷹圖》 紙本水墨 185.4 x 90 釐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不過在以人為主的社會中,為何花鳥畫能夠佔據一席之地呢?這就與其立意分不開了。花鳥畫並非照抄自然,而是在寫生的基礎之上,通過花鳥等意象,含蓄表達繪畫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情操等。以宋徽宗趙佶的「御筆畫」《瑞鶴圖》為例。這幅畫是宋徽宗根據上元節傍晚所見繪製而成,描繪了20隻仙鶴於宣德門之上徘徊起舞的場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仙鶴常常有吉祥長壽等美好寓意,是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時才會出現祥瑞之兆,寄寓了作畫者希望國家長盛不衰的美好願望以及對繁榮社會的讚頌。不過這樣的繁榮似乎是鏡花水月,在瑞鶴出現的前一年,即政和元年(1111年),這個國家相繼經歷了太湖結冰、乾旱等天災,而政府亦強徵徭役,百姓境遇可想而知。因此,花鳥畫等意象是否真的反映了現實,尤其是在人為賦予其象徵意義的情況之下,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北宋 趙佶 《瑞鶴圖》 絹本水墨設色 51 x 138.2釐米 瀋陽市遼寧省博物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