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革命者》:時代的使命永遠年輕!

電影《革命者》是首部聚焦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的主旋律影片。不同於傳統的人物傳記片,《革命者》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結構方式去展現李大釗所經歷的「覺醒年代」。本片已於今年7月1日起在全國公映,香港也於同一時間上線。

《革命者》海報

首度聚焦「李大釗」熱血革命征途

作爲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懷揣「憂國之所憂,哀民之所哀」的赤誠之心,以信念和實踐鑄就起中國革命征途中一面不朽的旗幟,感召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在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爲實現「再造中華」的偉大願景而不懈奮鬥。

這個「播火者」的身份,在歷史教科書中並不陌生,但具體如何去達到這個傳播的過程,電影中給出了生動詳實的表現。影片中的李大釗,雖是知識分子出身,但深入田間地頭,和工人們打成一片,將理論和宣言用自己激昂的口才轉換爲勞苦大衆都能懂得的切實願景,由此號召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

《革命者》劇照

《革命者》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準則。影片在前期籌備、劇本創作、史料調研等各環節深耕細作,深入李大釗故鄉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采訪采風,向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反復請教,力求逼真立體地刻畫李大釗的革命形象。

在注重呈現李大釗作爲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的崇高形象的同時,更力求刻畫出他作爲文人的詩韵風骨、作爲知己戰友的熱血青春、作爲人夫人父的柔軟溫情,借助電影鏡頭爲這位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先驅注入更具烟火氣,更有人情味的銀幕靈魂:既有游行隊伍前的慷慨激昂、獄中的坦然從容,絞刑架下的英勇赴義,也有田間地頭的歡聲笑語、早餐鋪子的談天說地、大衆澡堂的與民同樂……革命者不只活在文獻史料裏,更活在一粒一粟、一血一泪當中。

虛實結合多視角展現「革命者」群像

事實上,《革命者》不只是李大釗一人的革命足迹,更是同時代萬千仁人志士的革命征程。李大釗更像一個引子,串聯起當時一批仁人志士爲救國所付諸的熱血與青春。用今天的話來說,這部電影講的是「李大釗和他的朋友們」。圍繞李大釗的生平踪迹延展開來,從與他有過不同交集的數位人物入手,從出身不同階層、持有不同理念、身處不同群體的多層次視角,來對李大釗這位杰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進行立體、鮮活、多樣、全面地解讀。

《革命者》劇照

影片以真實歷史人物和影片虛構角色相結合的方式,立體還原了一幅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革命圖景:黨的早期革命者、李大釗的妻子和一衆兒女,及其他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深刻足迹的人物逐一現身,與慶子、徐三、阿晨等虛構角色一道,將觀衆帶回那個動蕩不安却又熱血激昂的時代。文人志士有愛國之心、豪杰英雄有憂國之意、販夫走卒亦有救國之志,在這片中國的土地上,凡心存天下,人人皆爲革命者。

《革命者》劇照

另一個看點是,《革命者》大膽採用了非綫性的叙事結構,以李大釗執行絞刑前的最後38小時爲主綫,在1912-1927年間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選取了不同革命階段的數個高光時刻。1919年的《北京市民宣言》、1924年的國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的「五卅」大罷工、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1927年4月28日的英勇就義……這些意義深遠的歷史瞬間從沉睡近百年的文獻資料中蘇醒,銘刻下李大釗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踏上革命征途的珍貴足迹,讓觀衆跟隨鏡頭親身感受那個動蕩不安却又熱血激昂的時代,體會仁人志士憂國憂民、上下求索的赤誠之心。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電影《革命者》的推出,極富有教育意義。李大釗在中華大地播撒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火種」,推動創建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從此進入新紀元。李大釗爲中國共産黨人樹立了楷模,做出了榜樣,他的革命思想、偉大人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