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涵蓋面歷來最廣 首個重量級塗鴉及街頭藝術史展覽三月中登陸香港
雷詩琳
後疫情的香港乃至香港所處的大灣區,各類實體藝術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三月更是香港傳統藝術月,各大型藝術活動都準備就緒;下月20日至5月14日,一個號稱「歷來涵蓋面最廣的街頭藝術運動史」展覽「City As Studio」將在香港的尖沙咀海濱舉行,共展出30多位國際藝術家、共100多件跨年代、跨地域、風格迥異的作品,呈現塗鴉和街頭藝術之廣度和深度。
由K11 MUSEA主辦的該展覽邀請國際知名當代藝術策展人傑弗里‧戴奇 (Jeffrey Deitch)策劃,配合同期在香港會展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主辦方希望各藝術品戶內戶外互為呼應,大放異彩。戴奇說,「City As Studio」將是首次在中國舉行、歷來涵蓋面最廣的街頭藝術運動史展覽,展品來自紐約、洛杉磯、三藩市、聖保羅、巴黎和東京的先鋒藝術家,「沉浸式地介紹這個重要的藝術運動,至今仍持續引起共鳴。」
近半世紀來,戴奇一直以藝術家、作家、策展人、藝術代理人及顧問的身份出現在當代藝術領域,是一位非常活躍的策展人和藝評人。他第一個重要的策展項目是1975年的展覽「Lives」,這是一個將藝術家自己的生活作為藝術媒介的展覽;1996年,他在紐約創辦了商業畫廊Deitch Projects,卻以特立獨行的作風著稱,經常組織各種行為藝術表演和公共活動;畫廊於2010年關閉後,他將這15年間的專案以編年史式出版了《Live the Art》一書,另一本關於新具象繪畫的著作《虛幻主義》(Unrealism)由Rizzoli在2019年秋季出版。
2010至2013年,他擔任三藩市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館長期間,舉辦了50個展覽和項目,包括開創了該館歷史上最高參觀人數紀錄的展覽:「繪畫工廠:華荷之後的抽象主義和街頭藝術」(The Painting Factory: Abstraction After Warhol and Art in the Streets)。他近年策展的項目包括2016至2017年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展出的「overpop波普之上」等。
這次展覽將透過各時期的藝術家作品追溯全球塗鴉和街頭藝術的發展歷程,這種藝術表達形式萌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紐約地鐵站和停車場,之後,一群創新藝術家包括:弗雷德‧布拉思韋特 (Fab 5 Freddy)、福圖拉(Futura)和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等,於紐約市中心營造了重要的藝術場景及對話氛圍,至八十年代中已廣為人知。另一批具代表性藝術家如貝瑞‧麥吉(Barry McGee)、卡通先生(Mister Cartoon)和奥斯吉美奥斯(OSGEMEOS)則在三藩市、東洛杉磯和聖保羅創造出風格具突破性的作品。時至今日,街頭藝術已經成爲一種世界性現象。
參展作品的亮點包括巴斯奇亞於1984年創作的《情人》(Valentine),由美國攝影師佩奇‧鮑威爾(Paige Powell)借出展品,其他來自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有本名為約翰‧馬托斯 (John Matos)的Crash於1983年創作的《炸彈》(The Bomb)、凱斯‧哈林(Keith Haring)於1983年創作、橫跨三米的巨幅木面噴繪《無題》(Untitled),以及謝帕德‧費爾雷(Shepard Fairey)於2010年創作的肖像畫《凱斯·哈林》(紅色系列)和《巴斯奇亞》(紅色系列);而本名為布萊恩‧唐納利(Brian Donnelly)的藝術家KAWS的個人收藏——福圖拉於1985年創作的作品《El Diablo》,以及AIKO和Lady Pink探討女性藝術家在這個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藝術流派中的回應和貢獻的作品等,也將成為關注點。
此外,展覽還將呈現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攝影作品,主要由Gusmano Cesaretti、亨利‧查芬特(Henry Chalfant)和瑪莎‧庫珀(Martha Cooper)等拍攝,記錄了七、八十年代街頭藝術的藝術性及其對城市的影響。
根據主辦方介紹,作為塗鴉藝術的倡導者,戴奇將以其多年研究的結晶在策展方面賦予「City As Studio」豐富的内涵,旨在回顧塗鴉與街頭藝術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通過幾代藝術家的作品來揭開這層面紗,並以此探索該藝術領域的未來發展路向。
本次展覽獲K11 Art Foundation支持,該基金創辦人鄭志剛說:「一直以來,傑弗里致力推動正統藝術領域接受街頭藝術,是這方面的先鋒人物,我們很榮幸能與他合作在中國舉行這個重量級展覽。這些體現文化創新的作品定義了一個世代、街頭藝術在全球的藝術影響力,以及其滲透不同層面觀眾的能力,這一切都和我們遠大的使命同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