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文學單元:中國作協獲獎作家圍繞文學創作發展展開對話

香港文聯網編者按: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系列分論壇6月8日在深圳舉行,共分為繁榮文藝創作、文化遺產保護、共建互聯網版權新生態等八大主題。香港文藝界有多位代表出席並發言,中國作家協會也有多位獲獎作家出席,他們在「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文學單元,圍繞文學創作發展,以及作家在日新月異的新科技衝擊下所面對的挑戰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下面是我們根據廣州「南方+」媒體記者王涵琦採訪而整理的作家觀點,並附加了作家最新創作成果。

文學大家們在「繁榮文藝創作」分論壇文學單元對話交流。

陳彥:堅定地守護好文學真心

憑長篇小說《主角》榮獲2019年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陳彥在活動現場進行了主題演講。他認為,新時代廣大作家要革新觀念、探索手法,把總體視野和微觀思考打通結合起來,並創造出與之適配的新的結構形式和話語方式。

「文學如果只是浮光掠影的表現,肯定會雷同撞衫。」陳彥提出,要創作出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學作品,透徹地思考生活,就必須在藝術的創造上下更多功夫,不能簡單化、概念化、套路化,最根本的是要繼續提高創作質量。此外,要重視新媒體的巨大傳播力,不斷創造新品質。

針對文學如何與現代傳媒深度融合的問題,陳彥指出,互聯網信息時代,在新的傳播格局和文化條件下,人民對文學藝術的需求結構、接受方式、參與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越是如此,越要堅定地守護好文學真心。」陳彥表示,只有把文學寫得更像文學,提供文學性的表達和深刻發現,文學才有立身之本,才可能被需要、被看見、被傳播,也才可能更加充分地發揮文學的各種藝術門類的主體作用。

附記:陳彥的長篇小說新作《星空與半棵樹》最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據悉該小說歷時八年、九易其稿,書中圍繞星空與半棵樹兩條脈絡,在宇宙尺度下對村鎮生活的細水微瀾進行了觀照,凝聚了作家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和生命哲學。

陳彥長篇新作《星空與半棵樹》歷時八年。(南方都市報圖片)

王躍文:要用中國的美學經驗講好中國故事

談及文藝創作,不少專家提到了「傳承」的重要性。湖南省作協原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躍文則認為,人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存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一個文化的共同體。「我覺得中國的美學經驗用於表達中國故事、寫中國人,應該是最有效的,這也是大家的共識。中國有獨特的美學經驗,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幾千年一直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跟萬事萬物建立了穩定的情感關係,也形成了穩定的審美習慣。」

王躍文表示,這些中國美學和中國文學的經驗,用於表達中國故事是非常有效的。「我們既要根植傳統、立足時代,同時也要面向世界、走向未來,堅持守正創新。」王躍文說。

附記:無獨有偶,王躍文去年底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長篇《家山》也時隔八年。54萬字的《家山》描寫南方鄉村沙灣在上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結構、風俗民情、耕織生活、時代變遷,包含了王躍文的經歷、思考和情感的人生積澱,凝聚了作者全部的生命體驗和感悟。

王躍文去年底出版54萬字小說新作《家山》。(羊城晚報圖片)

韓少功:人工智能給作家帶來巨大挑戰

上世紀八十年代尋根文學代表作家韓少功在座談對話環節回答關於「如何看待文化傳承和文學創新」的問題時,提出了當代作家創作面臨很多新問題和新情況,作家群體甚至出現同質化問題——越來越都市化、高學歷化、中產化,廣大作家如果不紮根生活,就會出現「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問題,體驗的資源不是增多,而是趨於減弱。

面對人工智能等科技革新帶來的新情況,韓少功提醒文學創作者「要有一點警惕性。」「人工智能創作的小說、詩歌、音樂、美術的『野蠻上門』速度很快,而且立等可取,與人類創作展開了競爭。」韓少功認為,有大志向的作家應該思考在哪些方面補救,在哪些方面奮鬥,在哪些地方爭取脫困,從而走出創作的危機。

附記:被譽為文學界思想家的韓少功也攜散文集新作《人生忽然》來深圳,並在同期舉行的深圳文博會上與海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教授劉復生對談,結合書中內容,圍繞「大地、時代與自我」主題暢談大地與自我、時代與自我、世界與自我、未來與自我等關係問題,為讀者帶來了一場知識和思想的盛宴。

上世紀八十年代尋根文學健將韓少功。(南方+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