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耀基、林天行:穿越時代的藝術風華
楊光
「香港是一座美麗的山海之城,青島也是。」6月25日,「魯港文化之旅」系列活動青島首站「墨香雅韻 筆若驚鴻」金耀基、林天行書畫聯展在青島美術館開幕。
當我們相約與金耀基、林天行兩位香港書畫界的翹楚人物坐下來聊聊的時候,第一個問題就免不了提到此番來青島的感受。
對於首次來青島辦展覽的他們來說,青島似乎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於近年來青島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熟悉則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同為港口城市的青島有着與香港相近的「氣質」——開放、融合、多彩、包容,但又有「自成一家」的風格。
這樣的氣質,也同樣呈現在二位的作品中。在他們的作品中,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文化穿越時空的碰撞和融合有了個性化的表達,形成了多彩的藝術風華。
穿越時空,從傳統到現代
「書法是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藝術形式。這是我最基本的藝術觀。」今年88歲的金耀基,是這個現代化進程加速演進的時代的見證者和觀察者。無論是身為社會學家的他,還是身為書畫家的他,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關係,始終是他關注的議題。
在他看來,在中國傳統藝術的現代化發展上,書法是個特例。「自東漢起,書法在中國至少已有1500年的歷史。『甚麼是書法』的問題卻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才出現的。」金耀基表示,彼時,西方文化排闥而入,古今之變、中西之別,成為所有藝術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傳統的藝術,在中、西兩維中找到彼此的『對應物』,也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身居中國傳統藝術最高位置的書法,在西方的藝術範式中沒有一個『對應物』。」在金耀基看來,「書法自始即擁有實用與審美的雙重性格。隨着中國文化的復興,書法將成為多元文明的全球格局中、具有中國文明特有之美的藝術品種。」
在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鄭曉華的書題的序中,他寫道:「中國書法之所以為中國文化之一種精神表現,實因書法不只是形而下之器,亦是有形而上之『道』。西方藝術用荒誕和冥想,構築了他們的白日夢;而中國藝術家的『白日夢』,棲息在煙雲迷茫的水墨山水和瀟灑流落、墨彩照人的書法線條中。」
屬於金耀基的「翰墨之夢」,是在2004年他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重新開啟的。儘管從小父親就教他習字,但在從留學美國到先後在台灣和香港兩地大學執教的近40年間,他很少用毛筆寫字,卻一直堅持「讀帖指摹默識古人書法之妙意」。
在他看來,「讀帖」之於書法的意義十分重要,但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同樣重要。「書法是在極大的限制中創作,融合了多元的創作元素。比如點、線的不同形態,墨的不同顏色,字形的重新組合。假如你沒有看過王羲之、米芾,沒有看過黃庭堅、蘇東坡這些最精彩的書法家的帖的話,你寫不出好的作品。他們是在無數的可能性中進行創造,你要吸取他們的創造,形成自成一家的東西。」至於金耀基,他從小最喜歡臨摹的是王羲之和王獻之。他認為,行書包含了最多的創作元素,可以有足夠大的空間讓他來表達自己。
「沒有『沒有傳統』的現代化。」金耀基總結道,越是從很厚重的傳統裡走出來的藝術,迸發出來的力量將更大。有了這種從傳統中汲取的力量,李白的《行路難》、蘇軾的《前赤壁賦》、范仲淹的《江上漁者》在金耀基筆下有了更曠達、更豪邁的氣度。
在對藝術創作中的「傳統和現代」的關係的處理上,林天行和金耀基可謂是「知己」。在很多人的眼裡,林天行是中國畫傳統的顛覆者。在他的畫作裡,幾乎看不到傳統中國畫的留白,色彩也相較於傳統的墨色更加豐富。「我學畫的時候也是從傳統臨摹開始。」他的創作也是傳統與現代自然融合後的表達。
以他最愛的荷為例,在他看來,傳統的中國畫一直在用一種超脫的、留白的方式,去表現荷花的寧靜高雅乃至真善美。現代的藝術家要用現代的藝術語言與時代對話,而不是一味地沿襲過去的方式、一成不變去表達。「我覺得(創作中的)『傳統的』和『現代的』應該是很自然的,不是故意去找傳統,也不是故意去找現代。」林天行說。
多彩絢麗,從城市到藝術
色彩是林天行與時代對話的語言。
絢爛的、明媚的、淒美的、孤寂的……步入青島美術館展廳,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不同形態的、飽含着不同情緒的荷,色彩濃郁,伴着光的穿透力。此次來青島,林天行帶來的作品都是他最愛的荷。
對於荷花,林天行有着畫不完、畫不盡的情結。「我畫荷的時候是沒有把荷花當成荷花來畫的。我所畫的荷花全部都是我想像的荷花、心中的荷花。」他說,「我畫荷花時會想起西藏的神山聖湖,或者天氣四時的變化。它們融入在我的畫裡。所以,我的荷花就會有千變萬化。」
在為林天行的作品集《天行之路》作序時,金耀基這樣描述林天行與荷的淵源:「生長在蓮花峰腳下的林天行,幼小時從祖母的言說中對荷蓮就有了佛性的聯想。西藏的佛國之旅,天行更體悟了荷蓮的『神聖性』。」在金耀基看來,畫家是在尋求一個世俗文明裡面的一種神聖性,林天行就是在荷花裡面找到了神聖性。
愛荷的林天行看過不少荷,既有歷代名作裡的荷,也有長在大江南北的荷。林天行的荷卻有着與眾不同的「重彩」。重彩的背後是他的創新和突破,更是專屬於他的表達。「傳統的中國畫有大量的留白,給人想像的空間。我的畫面飽滿,是在充實裡展現空虛,但又不能讓人感到畫面很『堵』,要空靈。」他解釋說。
這種重彩的現代手法,不只呈現在他逾千幅的彩荷中。他融匯中西之長,將中國畫進行解構,在被剝離的色塊和構成中尋找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意味,同時又保留了筆墨和筆性的運用,傳承了中國畫的靈魂和精粹,開拓了當代水墨重彩的獨特視野領域。「林天行為現代中國水墨畫開創了一個『有意味的』藝術形式。」金耀基如是說。
林天行也常用重彩來描繪香港。在他看來,香港是一個多彩的城市。多彩的維多利亞灣滋養着生活在這座城市的藝術創作者們。「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是世界文化的交匯點之一,我想用色彩和表現手法呈現香港的城市力量和生生不息的生機活力。」獨特的視覺表達和氣韻神采,讓他成為唯一一位作品先後隨「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飛船遨遊太空的香港畫家。
香港的多彩,恰恰來自於多元文化在這座城市碰撞、融合出的新能量,帶來的是更多新的可能。「有人認為這100多年我們受西方衝擊以後,中國的文化好像退卻了,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這100年是中國文化擴大和爆發的時代。」金耀基表示。
此次聯展還展出了多幅連袂作品。金耀基的字和林天行的畫——兩位在古、今、中、西四維的文化融匯中迸發出綿延不斷創造力和獨具一格表現力的藝術家,試圖用新形式帶給人們更多驚喜。
在他們看來,背靠孔孟之鄉、坐擁開放山海的青島同樣多彩。以青島為聯展的首站,他們也期待,從這裡出發,在跨越時空的深度交流中賦予藝術新的生命力。
人物小傳
金耀基,1935年生,浙江天台縣人。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其書體風格氣韻生動、搖曳多姿、自成一格,被稱為「金體書」。
林天行,1963年生,福建福州人。現任香港美協主席、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常務副會長、全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香港特區政府選委會委員等。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