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畫的現代表達」:林天行45年回顧展正舉行 呈現「當代水墨的香港表達」

呂書練

「這個展覽我準備了45年,水墨早已成為我的生命。今年是我在香港生活了整整40年的時間,我熱愛這個充滿活力的夢幻之都,這裡的山、海和樹木,都是我的摯友,她們都和我的畫筆一起激情四溢。」在昨日(1月26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的《天行藝道──水墨45年》開幕典禮上,主角林天行深有感觸地說。展覽將持續至31日。

《天行藝道──水墨45年》展覽現場:「西藏行」系列作品。(香港文聯網)
香港當代水墨畫大師林天行45周年回顧展正舉行。(香港文聯網)

顧名思義,展覽是這位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畫家之一45年來在各個階段的創作總結,逾200幀作品較全面地展示了一位南來藝術家在香港這個中西文化交匯點的重新發現,及其日臻完善的藝術呈獻。所以,展覽開幕吸引了包括文化藝術界、政商界多位名人出席,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視頻中致辭形容林天行的藝術語言中西合璧,正好反映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有特色。

展覽現場一角。(香港文聯網)

與林天行有忘年之交的展覽主禮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兼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認為林天行是香港水墨畫領軍人物,其畫作是「中國水墨畫的現代表達」。這位著名的「八十後」學者對藝術年齡資深的「六十後」林天行及其作品滿懷期待,認為正值壯年的藝術家有更上一層樓的趨勢。他呼籲香港要珍惜他、愛護他。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兼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中)致辭中。左為傅偉中,右為楊潤雄。(香港文聯網)

金耀基說,所有大藝術家都是在古今東西這個四維空間中尋求美的總和、美的表現。他認為林天行對中國古代藝術和西方藝術傳統都有深刻了解,其墨色重彩又具光線感的塊面思維融合了東西繪畫中的重要元素,令其創作形成了「獨特的山水繪畫美學」,展現出中國現代水墨畫「一個有意味的藝術形式」。他對林天行天馬行空般的「荷花系列」作品尤其欣賞。

林天行荷花作品:《潔淨的地方》(2020)。(林天行提供)

另一位主禮嘉賓、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在致辭中形容30年前畢業於該院國畫系的林天行作品,「無論是題材的廣泛性,手法的多樣性,和表述這種情緒的細膩度,都可以說讓人應接不暇……」他說,林天行猶如魔術師般的創新手法、對題材的駕馭和對不同材料的挖掘等,都有非常豐富的表述。認為林天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創作是中國水墨畫界這些年來探索的縮影。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丘挺致辭中。(香港文聯網)

丘挺說,身兼香港美協主席的林天行是個入世的藝術家,不但以藝術形式來回應社會事件,同時又以藝術提升社群對社會的關注。但與此同時,林天行也保持了個性,創作出世之作,比如對荷蓮的情有獨鍾,以各種渾沌的彩墨兼具山水畫風格來表現這種花中仙子的千姿百態等,而其西藏系列則充滿佛家意味。

香港美協主席團成員在現場與林天行(左三)合照。左起:副主席馬達為、常務副主席趙志軍、執行主席熊海、常務副主席廖井梅、秘書長韋勁敏。(香港文聯網)

33年前出席林天行北京首次個展的現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魯湘則在憶述當年畫展的情形,以及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美術界對中國畫發展前途的觀點碰撞,並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對林天行創作的觀察。他說,當時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畫應當後退到表現個人性情和筆墨趣味的文人畫,另一種觀點則主張中國畫走激進實驗水墨之路,將西方的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和行動繪畫融入其中。而正在北京學習的林天行處於漩渦中,卻走了折衷的路線。

王魯湘(中)是林天行首次北京個展出席者。右為畫家王無邪。(香港文聯網)

王魯湘說,回到香港以後的林天行極度興奮,又一時徬徨,因為他傳統山水畫的思維和筆墨受到挑戰。他很高興看到林天行經過這些年的探索,通過荷塘的光影表達自我的溫度,其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水墨的香港表達」。他用四個字來概括林天行的創作:「光影通透」。

「荷蓮悟」主題作品最多。(香港文聯網)

除了現場嘉賓分享對林天行及其作品的賞析外,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霍啟剛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等也分別以視頻、賀電形式致辭。

李家超表示,是次展覽印證了林天行近半個世紀以來,在藝術的耕耘和繪畫的成就。「他的畫作糅合古今中外,開拓了獨具創意的『彩墨』風格,栩栩如生地呈現中華文化瑰寶和香港文化景觀。」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辭。(香港文聯網)

他指出,藝術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優秀的傳統國學和文藝作品更是傳揚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媒介,培養市民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同。特區政府將繼續發揮好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全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強與內地和國際知名藝術文化機構的聯繫,為業界帶來動能。

身兼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的霍啟剛則致賀辭表示,林天行的畫作中西兼容又融合個人獨特風格,令他感受到中華文化之水墨的美學和靈魂,更具有香港這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賦予的創新特色。

身兼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的霍啟剛視頻致辭。(香港文聯網)

范迪安則在賀電中表示,林天行打通了中西兩種文化間的認知差異與意識界限,以綜合的學養兼收並蓄,作品呈現出自然生態與都市景觀的疊印生輝,水墨語言與重彩技法的相互交融,寫意形態與抽象結構的內在關聯,創造了一種意象疊合、 筆墨酣暢、華彩淋漓的嶄新境界,既體現出充沛的時代精神,也反映出香港文化的突出特性。

林天行荷花作品《 生輝》(2015)。(林天行提供)

現場有多幅早年素描及少年林天行仿恩師之一、時任福州畫院山水畫家陳挺作品,以及他跟隨兩位恩師到名山寫生時的作品,這是藝術家起步的地方,稚拙質樸,卻留下珍貴的記憶。

1980年仿恩師陳挺作品兩幅:左起《武夷風光》、《鯉湖飛瀑》。(香港文聯網)

林天行是勤奮的畫家,也是喜歡走動、關注社會的藝術家,除了早年隨恩師到武夷山、黃山等地見識,留下黃山天都峯、鼓山湧泉寺(福州)、家鄉的蓮花山等作品外,他後來也自己走上太行山、陝北高原,再而進入西藏、甘肅敦煌莫高窟等勝地,還有雲南西雙版納、元陽梯田,廣西陽朔,貴陽茅台鎮、青海等較偏遠的地方,並以畫筆記錄自己的觀察。

現場最長的作品。(香港文聯網)

在香港的藝術界站穩腳步之後,林天行走向國際,在文化藝術氣息濃郁的歐洲,如土林、布拉格、威尼斯等,甚至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不丹……在移居了40年的香港,更處處見其身影,他的筆下除了都市化的維港兩岸高樓,還有大澳人家、貝澳海濱、石澳岩壁、屯門山色、鯉魚門燈塔、沙田城門水塘、西貢海上、馬鞍山屋邨……

「香江情懷」展區作品。(香港文聯網)

這些藝術家寫生之作也是香港記錄。所以,無論是香港金耀基歸納的「中國水墨畫的現代表達」,還是北京王魯湘形容的「中國當代水墨的香港表達」,都反映出林天行這位南來藝術家以早年扎實的繪畫技巧在香港這個東西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會中如何重新發現自我,尋求突破,從而形成獨具一格的「林天行式香港風格」。

「荷蓮悟」主題作品:《祥光》(8屏)。(香港文聯網)

「陝北旅」主題作品以林天行早年作為中央美院學生隨隊到陝北高原的寫生之作為主,這是青年林天行的「得意之作」,該系列45幅作品曾構成他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美術館舉行的首次個展。不過,這批當時備受關注和讚賞的探索之作兩年後在香港藝術中心展出卻遭到「滑鐵盧」。他在深刻反省後,以新的眼光看香港和看自己的創作,積極參與香港當時活躍的各家畫會,廣泛交流和借鑑,並走進香港社區,不但繪出大量反映「香江情懷」和「鄉郊景象」的作品,其大膽吸收、嘗試,並不斷創新,成就了今日獨樹一幟的當代水墨畫大師。

林天行早年的「陝北行」作品。(香港文聯網)

不過,在策展人鄧海超看來,林天行的「香江情懷」作品雖然獨特,但其以生死相許、三度赴西藏寫生的「西藏行」作品更值得關注,因為他將當地特殊的地理景觀和現場情感融匯於彩墨中,展現出與別不同的強烈風格。他又以「荷、蓮」系列為例說,雖然這是古今中外很多藝術家的題材,但天行用彩墨和線條重新組織的畫面,是很有個人特色的創作,色彩也很鮮明,表現光的不同變化,畫面緊湊卻不令人感到擁擠。「最難得的是,林天行擅於變化,不停探索,在傳統水墨繪畫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洋畫色彩,並不斷注入新元素和挖掘新題材。」他說。

策展人鄧海超。(香港文聯網)

鄧海超承認策展中面對的難處是,林天行曾舉辦過多次畫展,不少作品為人熟悉。他於是着重突出林天行作品的「特色構圖,特別闢出「彩墨體勢」、「書韻畫意」兩個主題,以塊面去展現陝西、西藏和香港風景作品各自的特色。比如林天行繪畫香港的象徵「獅子山」、草中君子「菖蒲」等,利用了中國書法的線條,將畫面變化、扭曲甚至重組等,反映他在創作中結合了中國書畫元素。

林天行筆下的獅子山氣勢:《獅峰屹立》(2023)。(林天行提供)

「很多人都畫過獅子山,追求形似,但天行的獅子山則借助線條、色彩,並以天上的雲朵、地上的房屋來襯托這個獅子頭形的大石頭,來表現獅子山的立體感和雄厚氣勢。」他希望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天行畫作中的隱喻和特色。

2023年創作的「香江四屏」作品。左起:《獅山屹立》、《紫荊盛開》、《仙嶺雄姿》、《明珠煥彩》。(香港文聯網)

除了前文提及致辭者外,出席本次展覽開幕主禮嘉賓還包括香港特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副局長劉震,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文匯報副總編輯羅政,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香港美協顧問王無邪,香港藝術發展局副主席楊偉誠和香港張仃美術館館長蔡研博。

主禮嘉賓準備剪綵。(香港文聯網)

是次大展分為11個主題,分別為「習古傳承」、「寫生求真」、「陝北旅」、「西藏行」、「鄉郊景象」、「香江情懷」、「荷蓮悟」、「菖蒲寄意」、「漢字變奏」、「彩墨體勢」、「書韻畫意」,全面展示林天行的繪畫成就,尤其是獨具創意的「彩墨」風格;展覽中展出最大型的藝術作品長達 19米。

林天行水墨45年剪影。(香港文聯網)

本次展覽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張仃美術館、張仃基金會、樹德堂資助,香港國際藝術交流協會、香港傳統技藝拓展(慈善)有限公司合辦,並獲香港文聯、香港美協、集古齋等支持。

展覽現場寬敞、舒適。(香港文聯網)
香港美協成員大合照。(香港文聯網)
開幕典禮現場觀眾。(香港文聯網)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夫婦與金耀基教授(中)。(香港文聯網)
資深書法家施子清(左)和畫家沈平相見歡。(香港文聯網)
兩位資深藝術家王無邪(左)和馬達為。(香港文聯網)
三位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香港文聯成員難得合照。左起:舞蹈家黎少玲、畫家趙志軍和作家潘明珠。
書畫融合作品《漢字起源(一)》4幅。(香港文聯網)
林天行書法作品。(香港文聯網)
「菖蒲寄意」主題作品之《新舞》(2020)。(香港文聯網)
「荷蓮悟」主題作品。(香港文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