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文學周主論壇主題:「敘事共同體」──多媒介景觀時代,文學不可避免直面新挑戰

這是「歡迎親友回家的聚會」——正如吳俊教授形容,2023上海書展今天開幕,作為書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歷經三年停滯後重啟的上海國際文學周備受矚目。8月15日晚,第十届上海國際文學周舉行主論壇暨開幕式,主論壇圍繞「敘事共同體」展開,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吳俊教授和作家、翻譯家黃昱寧擔任主持。西班牙作家洛倫佐‧席爾瓦、奧地利作家菲利普‧韋斯,學者陳福民、唐克揚、包慧怡,作家索南才讓、路內等嘉賓輪流發表主題演講。

第十届上海國際文學周舉行主論壇暨開幕式。(上海文匯報圖片)

文學寫作的

陳福民認為,「敘事共同體」這個概念表明了一種文學寫作的危機,這是「傳統」文學正在經歷着的、最需要嚴肅對待的危機——即以文字為唯一媒介的文學寫作在現代工業社會和現代文明中處於甚麼樣的位置。回望前工業時代,文學敘事對文字的依賴是絕對的,也是自明的,媒介的多元性對文學性的影響很少被考慮到。但在當代這個充斥着媒介景觀的時代,我們無法漠視多媒介的傳播對文學效應的決定性影響。當下,幾乎任何一個小說家都把自己小說是否賣了影視版權作為自己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這並不是出於金錢的考慮,而是小說家們不得不在傳統的文字崇拜之外,正視和回應新的文明挑戰與新的敘事可能性。當文明手段與敘事媒介不再局限於文字崇拜,那個被塑造出來的「敘事共同體」正在撲面而來。寫作者必須負責地思考,捍衛語言文字的美感固然是必須承擔的義務,但這個義務此時此刻也包含着複雜的文明議題與時代表述形式,這意味着文學敘事不可避免地要直面新的挑戰。

學者陳福民認為,在充斥着媒介景觀的時代,文學敘事不可避免地要直面新的挑戰。(上海文匯報圖片)

關於文學和別的媒介的交集,洛倫佐‧席爾瓦明確提出,所有藝術是相互聯繫的。他以戰爭片的常見拍攝手法為例,一場戰鬥展開時,觀眾先看到兩軍對峙的廣闊畫面,然後是兩支軍隊的中景鏡頭,最後是戰士們的特寫鏡頭。而這一套通行的拍攝和剪輯思路不是電影原創的,它來自文學,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對博羅季諾戰役的描述是這樣展開的,甚至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也是這樣寫的。所以,他認為論創作技巧,哪怕是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喬伊斯的最糟糕的小說,也遠勝於最優秀的流行電視劇。他並不否認,電影、歌曲、畫作或電視劇可以給文學創作輸出靈感,但前提是這類作品在各自的領域內開闢了新的道路——藝術家了解技藝的傳統,他們從別的藝術門類中獲得的文化印記會被他們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萊昂納德‧科恩的歌曲,卡拉瓦喬的畫作。席爾瓦總結道,面對「共同體」這個創作概念,創作者的工作類似於獵人捕捉最難以捉摸的獵物,要冒險到那些一切都不確定、危險更大的邊疆地區去打獵。作家應當像李白筆下的「邊塞將軍」,時刻緊繃弓弦,不眠不休,緊張和警惕使他們不斷創新,成為他們創作靈感的源泉。

洛倫佐‧席爾瓦認為,論創作技巧,哪怕是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喬伊斯最糟糕的小說,也遠勝於最優秀的流行電視劇。(上海文匯報圖片)

敘事共同體的支點是語言

菲利普‧韋斯曾寫作《人坐在世界的邊緣,笑》,被評為2018年最佳德語處女作。他用「登山」的意象來闡釋「敘事共同體」:不同的登山者從不同的方向出發,以不同的視角看風景。「所有登山者在山頂相遇,看着地平線,互相描述他們各自遇到的山,比如從灌木後面探出腦袋的狐狸、陡坡上的暴風雨、山間鐵路的忽然中斷和上空盤旋的鷹,以及山中隱士……這許多山匯入一個敘事共同體,合為一幅萬花筒式的圖像。」敘事共同體的締結,意味着用開放的心態接受萬物的交互和物種的並存,接受樹的語言和風雨的語言,接受四季變幻的色彩,接受各種關係的矛盾與龐雜,接受這座龐雜卻美妙的「世界的山」,並從中創造出新形象和新故事。

菲利普‧韋斯認為,敘事共同體的締結,意味着用開放的心態接受萬物的交互和物種的並存。(上海文匯報圖片)

包慧怡認為「敘事共同體」的支點是語言,「提純語言就是提純我們的生命經驗,讓公共化的語言再次個人化,讓籠統的語言再次精確化。」她引用了一則九世紀古英語謎語詩,謎面是:「我張口說話,以眾多聲音」,謎底是「夜鶯」。從這則抒情的謎語中,她看到「敘事共同體」的信念和使命,即,每一個寫作者不放棄「以眾多聲音張口說話」,不放棄敘事的權利。

書香滿城  國際文學融入城市空間

今年文學周共邀請29位國內外着名作家、學者,包括主論壇在內,共計安排45場活動,包括固定的經典活動——8月18日晚上的「詩歌之夜」,由多國作家分別朗讀自己選取的詩歌。今年活動的數量與歷年相比是最高的,把書香從主會場延伸到分散在城中的特色書店,比如思南文學之家、朵雲書院、建投書局、上海圖書館東館,以及上海塞萬提斯圖書館、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等場地,打造國際文學周的全新特色和辨識度。

為了突出書香城市的特點,國際文學周把閱讀的主題和特定的城市空間結合在一起。例如朵雲書院在上海滴水湖新開了一家店,景色非常漂亮且富有上海特色。於是,國際文學周專門在那裡舉辦一場名為「在書的世界打開世界的書」的對談活動,有多位外國作家參與,作家把作品帶到上海,他們也在這座城市親歷了特殊的風景和看得到特殊風景的書店。

國際文學周的各項活動,不僅創造了作家和作家溝通的平台,更讓作家們可以直面讀者。作家平時在自己的書房裡寫作,他是看不到讀者的。即便在簽售中,作家與讀者接觸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不會有充裕的時間溝通交流。但是,上海國際文學周的每場活動,安排至少半小時讀者和作家的互動,讓讀者能夠面對面與作家進行交流。

來源:中國作家網(原刊上海文匯報,記者柳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