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卻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何冀平

香港電台第31頻道於每周日(10月8日起)晚7時半,播放一個非常好看的文化專題節目《漫步京崑》。隨着京劇的鑼鼓點、昆曲的吹笛管弦,香港著名京崑表演藝術家鄧宛霞,娓娓講述她從年幼投入、終身不捨的從藝歷程。

我來香港不久就認識了鄧宛霞,不是經人介紹,也不是有合作,而是因為她精彩的演出。香港人講粵語,粵劇是主要戲曲,京劇崑曲屬於小眾,崑曲基本沒有,京劇偶爾有演出,我這個從小酷愛京劇的北來人,凡有京劇演出一定會去看,而每次演出必是鄧宛霞,還有每次都會遇到金庸先生,我們同是首批中國作家協會香港會員。金庸先生話不多,臉上總是帶着笑容,對我說,宛霞的戲要來看的。我們都喜歡宛霞,宛霞也從未讓我們失望,深情的杜麗娘、俏皮的潘金蓮、俠義的陳秀英……宛霞別具一格的飾演次次都帶給我們驚喜,可惜的是演出不多,很少。

何冀平認為鄧宛霞演出從未讓人失望。圖為鄧宛霞在京劇《王寶釧》中的扮相。

擁有戲劇研究博士學位的鄧宛霞,受喜愛京劇的母親影響,從小隨戲曲名家學藝,多年來遊走於東西方文化藝術界,豐富的舞台經驗,從中西文化角度塑造的戲曲人物,細膩、真實、別致、與眾不同。這麼好的演員卻沒有什麼機會登台演出,令人惋惜不已。我和宛霞很快成為朋友,她想我為她寫戲,我也十分情願,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做成。

我用話劇《德齡與慈禧》改編為京劇。劇中有一段英文戲讓觀眾印象深刻——德齡公主和驕橫挑釁的俄國公使夫人進行斡旋,這個情節在創作京劇的時候我有過猶疑,京劇裡出現英文,演員開口講英文,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但我堅持要有這場戲,不是賣弄,不是噱頭,是人物和劇情需要,這場戲對推動劇情至關重要,慈禧正是因此發現德齡的聰慧和膽氣,決定將她留在身邊,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情節,可是讓京劇演員講英文,實在是難為她們。機會來了,我和導演毛俊輝促成宛霞扮演德齡,可想而知熟諳英文的她演得多麼出彩,一個豐滿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德齡栩栩如生,可是只演了兩場,讓人遺憾不已。

鄧宛霞親撰的《心‧路》由中華書局出版。

時至今日香港尚沒有京崑劇團,可喜的是,凡是熱愛戲曲的人都知道香港有個鄧宛霞。觀看製作精良的《漫步京崑》,細賞《藝術人生》、《虛與實》、《樂·言·韻》、《以心傳心》、《形與神》等篇章,可以看到鄧宛霞的學藝趣事和演出片段,一個沒有更多機會演出,卻技藝爐火純青的京崑表演藝術家的成長成功和不懈的堅守。還有一本她自己撰寫的藝術人生文集《心·路》,都不要錯過。

本文首刊香港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