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廣東省藝術節來了!八大板塊開啟廣東最高規格藝術盛會 持續至年底

11月14日晚,隨着粵劇《張九齡》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上演,第十五届廣東省藝術節拉開了帷幕。本届藝術節在11月14至12月31日期間舉行,近70場文藝演出、三個名家成果展和一個美術書法作品展將在廣東各地上演和展出,為觀眾帶來一系列嶺南風味的藝術「大餐」,切實體現「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一宗旨。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廣東省藝術節創辦於1984年,每三年一届,是內地最早創辦的省級專業藝術活動,也是全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藝術盛會,呈現出鮮明的廣東特色和時代特徵。

本届藝術節匯聚來自全省的40個大型劇(節)目和44個小型舞台藝術作品,大型劇目涵蓋了戲曲、話劇、歌劇、音樂劇、舞劇、雜技劇、木偶劇、交響音樂會等八種藝術形式,其中戲曲藝術包含了粵劇、潮劇、漢劇三大廣東主要劇種,以及雷劇、山歌劇、採茶戲、花朝戲、西秦戲等地方劇種和稀有劇種,多藝術種類交相輝映。

廣東粵劇院打造的新編歷史劇《張九齡》作為開幕式演出。圖為當晚演出劇照。

第十五届廣東省藝術節適應藝術發展的需要,在不斷完善與創新中,形成了以大型舞台藝術作品、小型節目、文旅融合演藝項目、美術書法作品、十佳舞台新秀等五大板塊為主體,名家成果展示、廣東現代舞周等為補充的活動內容架構。主要由八個板塊構成,全面呈現三年來廣東藝術創作的豐碩成果。

稀有劇種西秦戲《麒麟奪錦》劇照。

板塊一:開幕式和頒獎晚會。11月14日晚的開幕式,與本届藝術節大型舞台藝術作品第一場的比賽演出同晚進行。開幕大戲《張九齡》是廣東粵劇院打造的一部新編歷史劇,匯集了知名編劇羅周、著名導演徐春蘭等內地一線主創人員。張九齡的扮演者是廣東粵劇院一級演員文汝清。作品聚焦「梅嶺開道」,講述了唐代名相張九齡這段重要的人生經歷和政治業績。頒獎晚會初定於12月初,將結合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的首場演出舉行。

粵劇《文成公主》劇照。

板塊二:大型舞台藝術作品評獎和展演。這是省藝術節的重頭戲,主要是檢閱三年來全省大型劇節目創作成果。本次藝術節共收到各地、各單位推薦參評的大型劇(節)目73個,經組委會組織評審組評審,選定入圍作品40個。入圍劇目來源涵蓋了省直和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湛江、潮州、揭陽等15個地市。其中,戲劇組入圍劇目21個;音舞雜組入圍劇目13個;小劇場組入圍劇目6個。大型劇(節)目比賽將分戲劇組、音舞雜組、小劇場戲劇組三個組別分別進行比賽,時間從11月14日到11月底,持續11天,每天有兩到三台大型劇(節)目參賽演出。

比賽結束後,自12月上旬起,組委會還將選取14台大型劇(節)目,集中在廣州展示展演。

話劇《獨角獸》劇照。

板塊三:小型節目評獎。為推動全省專業文藝院團和藝術工作者創作,鼓勵在創作大型劇(節)目的同時,也着力着眼創作小型多樣的藝術精品,本届藝術節將以往只做展演的小型節目納入了評獎範疇。

參賽的小型節目總量為44個,組成3台綜合晚會演出,將分別於11月24日、25日、26日的晚上在東莞市玉蘭大劇院集中呈現。小節目以歌曲和舞蹈為主,兼顧戲劇和曲藝。

音樂劇《少年覺醒》劇照。

板塊四:美術書法展覽。本届美術書法作品評獎和展覽共收到推薦作品901件,涵蓋了中國畫、油畫、雕塑、水彩(粉)畫、版畫、綜合材料、書法、篆刻等各個美術、書法門類。經過初評,共有353件作品入選終評和展覽,角逐金、銀、銅獎。

板塊五:「十佳舞台新秀」評選。為鼓勵基層舞台演員多為民眾演出,並演好戲,本届藝術節繼續組織「十佳舞台新秀」評選。各地將推薦那些身在基層文藝院團,演得多、演得好、德藝雙馨的演員參評。

芭蕾舞劇《白蛇傳》劇照。

板塊六:文旅融合演藝項目評選。為推動藝術與旅遊融合發展,適應當前各類城市演藝新空間、新形態的出現,如景區演藝項目、城市新型演藝空間、小劇場、沉浸式演出等,組委會在上一届旅遊演藝項目評選的基礎上,適當擴大了範圍,推出文旅融合演藝項目評選。

板塊七:名家成果展示。為充分體現省藝術節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的,本届藝術節新開闢一個藝術名家展示板塊,遴選了在全國舞台藝術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三位廣東名家代表,包括編劇大家唐棟、音樂大師杜鳴、着名舞台設計秦立運,在藝術節期間分別作專題展示。

音樂劇《廣交天下》劇照。

板塊八:第二十届廣東現代舞周。本届廣東現代舞周將於11月18至24日在廣州舉行。今年的現代舞周圍繞「友好共融‧攜手同行」的主題,聚合來自德國及內地28座城市的66部現代舞作品,以「聚舞台」、「大灣區舞蹈日」、「青年舞展」及「大師班&分享會」四大板塊,呈現13場演出。

廣東現代舞團全新打造的以粵劇為素材的現代舞作品《粵人耳目》將於11月18日在廣東藝術劇院作開幕演出。

第二十届廣東現代舞周開幕演出《粵人耳目》海報。

全省精品佳作匯聚 引領舞台創作風向

三年一届的廣東省藝術節是全省舞台藝術成果的集中呈現,也是舞台藝術創作的風向標。入圍本届藝術節終評的40部大型劇(節)目,不論從題材的多樣性,還是從藝術呈現、藝術風格的豐富性來看,都反映出當代廣東人追求文化高質量供給和發展之路上的銳意進取、努力創新。

歌劇《星海星海》劇照。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本届省藝術節組委會副主任楊樹介紹,這40個大型劇(節)目中,有以嶺南悠久歷史為題材的新編歷史劇、古裝劇,以革命歷史為內容的作品以及反映當代生活的現代戲。其中,當代現實題材佔比近半,顯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下,藝術家們感受時代脈動,飽蘸時代筆墨,摹寫時代風采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藝術門類來看,大劇種保持着較高的創作水準,並呈現出厚積薄發之勢,而小劇種和稀有劇種則呈現出勃勃生機,以基層創作的生活質地、鮮活氣息為舞台增色;話劇、舞劇、歌劇、音樂劇、雜技劇則以清新現代的面貌,與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拉近距離。

雷劇《掛帥》劇照。

此外,入選本届藝術節的六台小劇場劇目,充分體現了廣東舞台劇創作近年來不斷精進的探索性。小劇場戲劇對於本地青年藝術人才的凝聚、成長成熟作用也日漸顯現,從舞台呈現上看,既有保持劇種特色的「守正」,又不乏科技賦能之下的手段「創新」。

粵劇《南海十三郎》劇照。

首次打破評獎慣例 評委線上觀看評審

與往届尤為不同的是,第十五届廣東省藝術節首次打破在主、分會場集中展演評獎的慣例,把進入終評的40台劇(節)目分散在各地市,由劇團自行選擇劇場就近演出,並由評委們集中線上觀看評審。

對此項創新,楊樹稱,本届省藝術節在開始策劃方案時,本是考慮到當時的疫情可能存在變數,也考慮到近年來線上演藝形式的不斷發展普及,加上本届藝術節大型劇(節)目分散到各所在地演出,通過線上直播進行評審,是在這方面進行的一次嘗試探索。

組委會表示,這種「遍地開花」的辦節方式,一則減少生產院團異地演出開支;二則讓評審環節更加嚴密公正。更重要的是,這種經濟實惠的辦節方式,真正將藝術節辦到了老百姓家門口,讓民眾出門就能「睇」大戲,深度參與到藝術盛會中來。

粵劇《胡不歸‧顰娘》劇照。

繼續實行票價惠民 線上線下共用盛宴

本届藝術節將繼續實行低票價惠民政策。組委會要求各參評的劇目要拿出不少於50%的門票「惠民」,「惠民」票價要大幅低於市場價。

此外,為擴大藝術節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本届藝術節40台參賽劇目全部採用「線下演出+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與抖音直播平台聯手,同期舉辦「dou來廣東看大戲」線上藝術節。觀眾只要關注抖音「雲劇廣東」帳號,鎖定每日直播,即可以與現場觀眾一起共用滋味獨特的文藝「粵菜」

主要來源: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黎存根 實習生肖佳妮 通訊員,由粵文旅宣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