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戲劇人論壇」 聚焦兩岸四地未來戲劇交流、合作與發展

11月30日,由香港文聯與中國戲劇家協會、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戲劇人論壇」在深圳、香港兩地同時舉行。

在抗擊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本次論壇通過「深圳主會場(現場)+ 香港分會場(線上)」聯動的方式舉辦,並以直播的形式向公眾開放。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近二十位戲劇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戲劇的未來——危機與應對」,以及三個分議題「後疫情時代戲劇發展的瓶頸和突破口;後疫情時代劇院的發展與挑戰;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未來戲劇交流的新思路」進行主旨發言和對談。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李秀恆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李秀恆,上海上劇場、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崔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寄語本次論壇。三位致辭人對本次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對海峽兩岸四地的戲劇界專家學者們在特殊時期參加論壇、貢獻智慧表示由衷敬意。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李秀恆(左)和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毛俊輝(右)

論壇主旨發言環節採取現場發言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香港戲劇界代表毛俊輝、何冀平、鄧宛霞、高志森、羅家英在論壇上做了精彩發言,表達了各自對後疫情時代戲劇如何發展的看法和感受。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毛俊輝認為,香港戲劇人要對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和內地戲劇的發展做更深入的理解和關注,利用所積累的創作實踐經驗,尋找出中外戲劇創作的可取之處,將二者有機結合,從而對中國戲劇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亞洲演藝研究創辦人毛俊輝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香港著名劇作家何冀平則從自己編劇的《德齡與慈禧》說起,認為推進海峽兩岸四地的戲劇文化交流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就是「合排劇」。香港戲劇要保持本地特色,生產能体現本地精神風貌的作品。同時,抓住機會,促進香港戲劇與祖國內地戲劇的合作融合。

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香港著名劇作家何冀平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鄧宛霞認為戲劇工作者首先要釐清戲曲美學的積澱在哪裏,再去思考戲曲創作如何創新。我們必須承認,中國戲劇是以表演者為中心的一種體系,演員在台上跟詩人一樣就是借景抒情。好比我們欣賞書法,看的就是運力、行氣、墨色、一撇一捺給觀者帶來的快感與美感,這個不是為了達到某一種東西的手段,本身就是目的。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鄧宛霞

香港資深舞台劇、電影監製、導演高志森以自己與佛山電台共同製作的音樂劇《窈窕淑女》為例,闡述了自己對戲劇產業化、市場化問題的理解與經驗,倡議應該通過「合作」的方式,讓戲劇業態持續性地、良性地得到發展。

香港資深舞台劇、電影監製、導演高志森

香港粵劇、影視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回顧了近三十年來海峽兩岸三地的粵劇交流歷史及自己多年來在香港推廣粵劇文化的經驗。他希望未來通過類似本次論壇的平台,讓內地相應的機構、單位可以和香港的表演團體有效對接,讓戲劇文化交流儘快落實,從而推動香港粵劇更好發展。

香港粵劇、影視劇表演藝術家羅家英

本次論壇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充分運用技術手段,使得海峽兩岸四地的戲劇大咖能夠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匯聚一堂」,既做到了有效防疫,又取得了很好的學術討論效果。本次論壇充分體現了中國戲劇人在最困難時刻的抱團取暖,以及大家對戲劇的責任心和跳動的熱情所迸發出的對戲劇的愛,所探討的不僅是疫情之下戲劇發展的權宜之計,更是對中國戲劇未來產生的深沉思考,這必將在中國戲劇歷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筆。

疫情終將過去,相信人類終將回到常態生活。但是,疫情所帶來的思考不會停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