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樂的相對音準特質(上)

音高有物理音高和音樂音高之分,前者是計算出來,後者是一種靈活的、多邊的、帶有人的思想感情的音準概念。

前幾期從物理音高的角度介紹七平均律、中音程及中立音階,例如:十二平均律的全音程相距200音分、七平均律全音程相距171.4音分、中音程的中二度相距150音分等,都是以物理程式計算出來,實際演奏卻非如此。謝俊仁在《粵樂的音律:從工尺譜說起》(刊於《粵樂通訊》2020秋季號)舉出3個例子:1990年陳威和鄭詩敏為潮州揚琴的測音結果、2007年周仕深為高胡名家余其偉測音結果及曲藝名家吳詠梅揚琴獨奏的測音結果。前兩者的測音結果顯示「合、士、上、尺、工」接近傳統十二律五正聲,而「乙、反」屬「中立」,整體並不接近七平均律。謝俊仁猜想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民間律是靠約定俗成,口傳心授的。粵樂的律制可能隨年代而變遷,二十世紀初七律揚琴的律制,可能與上述測試不同。我們聆聽舊錄,也感覺到不同年代不同樂家所用的律制稍有不同,相比傳統律制,有些錄明顯有偏差。」

資深曲藝名家吳詠梅演奏揚琴。

為印證他的猜想,謝俊仁在2018年找了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於2014年出版的《清音重聞》(廣東音樂)唱片所收錄的揚琴獨奏《孔雀開屏》來作測音。此唱片的樂曲均使用中文大學音樂系收藏的珍貴古董樂器來演奏,《孔雀開屏》所用的,為兩排碼七律揚琴,由港澳兩地資深曲藝名家吳詠梅調音與演奏。測音結果是揚琴中高部分的音程接近七平均律,但是低音部分的音律與中高並不相同,類似傳統十二律制。高低音區的律制不同的現象,亦出現於舊制琵琶;故此,吳詠梅把揚琴調至高低區律制不同,並非獨特,而是承接傳統的。揚琴中高音的律制,雖然接近七平均律,可以在「四盆」之間轉換,但是,各音程稍有參差,不是完全平均,「上、工」比「工、六」稍大,令正線旋律仍有傳統律制的影子,不致完全脫離低音部分的律制,整體不應該理解為「七平均律」。

揚琴調音。

在鄭氏的文章裏,還刊載了三個測試的音分數據,讀者如感興趣,可在網上找找該期刊物。

上述的3個例子告訴我們,粵樂的音高並非如十二平均律般,每一個音名只有一個固定音高,而是有若干的彈性,只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便可。

作者:葉世雄

來源:香港文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