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如何演繹故宮文化?

40年前第一次參觀故宮 「個人感受非常振奮」

談及與故宮文化的淵源,吳志華直言從40年前就開始了。吳志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1981年冬天,還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吳志華,第一次到北京故宮參觀,就被故宮宏偉的建築深深震撼,「太多歷史在這裡發生。」吳志華說自己對明清歷史的認識,之前都是從書本上來的,「第一次看到故宮在我眼前,用語言、用心去感受,這個時候感覺是很震撼。」當年的他還不知道,這座宮殿會與香港有什麼聯繫,「自己一生也會跟故宮緣分不斷。」

故宮博物院。南都記者 段奇 攝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 – 香港展 (2010)

除了去北京實際感受故宮文化,故宮在香港的幾次展覽展出,吳志華也都是見證人。其中,讓吳志華印象最深的一次展覽,是在2007年當時香港回歸十週年。 「大家都希望有一個重要的展覽,在這麼重要的歷史時刻。」吳志華回憶道,大家希望能跟故宮合作做一個很大的展覽,「把故宮一些文物拿過來,其中有一個人建議把這個《清明上河圖》拿過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吳志華提交這個方案的時候,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對此非常支持,「我們就覺得很不容易,把這麼重要的國寶拿到香港,引起很大的一個觀眾反應,非常受歡迎。」2010年,吳志華又牽頭在香港舉辦了「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覽,一度刷新了香港單一活動參與人數最多的紀錄。

北京故宮為何會選擇在香港落地

北京故宮為何會選擇在香港落地建設一個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個問題的答案,林鄭月娥最近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這一任特首剩下的時間裡,最希望親自見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滿成功開展,讓世界矚目,做一場豐盛的故宮文化的展覽。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文化以及文物保護一直都是非常關注的。」吳志華介紹,林鄭月娥在2007年出任香港發展局局長時,曾代理推動香港文化遺產的這些工作。

林鄭月娥最近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在這一任特首剩下的時間裡,最希望親自見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圓滿成功開展。央視《白.問》截圖

據媒體報導,時任香港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2007年曾赴京拜訪中央有關部門,其中包括與國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官員會面。 「這個時候已經跟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有一些認識,並且林鄭月娥在香港也推行一些文化保護的工作。」吳志華表示,後來單霽翔出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林鄭月娥也出任香港政務司司長,「在那個時候就更全面的,香港跟故宮合作方面推動也很多。」2015年9月,時任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副署長的吳志華陪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到北京參加活動。大雨致兩人返程航班延誤,在故宮喝咖啡時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閒聊,說起要做香港「故宮」。其實,在2012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就與北京故宮簽訂了「文化合作意向書」,旨在合辦大型文物展覽、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訓等方面加深合作。吳志華表示,這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但這個構思在二人心中可能已經有很多年時間了,「就希望能把與故宮的合作長久地繼續下去。」

香港對故宮文化 在世界傳播有幫助

2015年底,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書面請求。吳志華參與了博物館最初的設想、籌建工作。隨著《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於2017年1月10日宣布將展開關於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公眾諮詢活動。「背後有一個理念就是,對我們來說是希望這個合作,故宮文物能長久要在香港展出。」吳志華認為,北京故宮也希望跟我們的合作是長遠的,故宮方面也感受到香港對故宮文化在世界傳播有幫助,「香港有地理、網絡優勢對於一些國際傳播。不只是傳播,也有在國際交流、人才培訓等方面的優勢。」

2016年12月23日,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備忘錄在北京簽署。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吳志華表示,這也是香港故宮這個項目出現的原因。「故宮也好,國家也好,都認同香港在推動國際文化方面來說能有所貢獻。」吳志華認為,香港跟國際社會有一些溝通,包括地理、人才、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在過去更多體現在經濟發展、貿易,現在大家能看到我們在文化傳播方面來說,也可以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角色和這樣一個機會。之前故宮在香港做的很多展覽,漸漸在香港引起廣泛的影響和觀眾對於故宮文化的愛好。「因為我們這個策劃展覽和故宮傳統不太一樣。」吳志華覺得,在欣賞和認識故宮文化方面,大家就覺得香港在推動故宮文化國際化發展來說多作一些貢獻。

【專訪】吳志華:香港故宮一定要背靠祖國、根植香港、放眼世界

2019年,正在建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球招聘館長,吳志華放棄公務員身份參與應聘最終獲選。對此,吳志華認為自己能獲選,離不開自己的經驗,「從事博物館工作有三十年的時間,這些年來與內地很多交流,同行交流也很多,非常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不過,吳志華認為,更重要的是他對香港故宮的發展理念,就是香港故宮一定要背靠祖國、根植香港、放眼世界。我記得在面試的時候非常提到,這三點缺一不可。如果沒有祖國,沒有故宮的經驗,沒有我們中國文化,香港故宮做不下去。沒有香港特點,你也做不上去,而且我們要有世界眼光。如果沒有世界眼光,那這就是一個香港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連接

要把故宮文化跟香港現代都市文化結合在一起

記者:香港故宮的設計很有現代氣息,給人一種很現代、時尚的感覺,與印像中的故宮傳統文化的感覺不太一樣。您如何看香港故宮的設計風格?

吳志華:我們的理念是要把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香港故宮建築能體現這個理念。這個不單是建築物,一定要把故宮文化跟香港現代都市文化結合在一起。香港故宮在外牆中採用了飾面鋁板、玻璃幕牆、天然漸變鐵飾面板這三種形式的預製構件,使得外牆流光溢彩。而且,建築還有一些故宮元素在裡頭,比如說我們這個天花有紫禁城這個琉璃瓦、紅牆等視覺元素在裡頭。觀眾過來感受的是一個比較現代個性,也有一些歷史元素在裡頭。我們也不希望在香港建築物重新復制一個紫禁城。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模型 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效果圖。圖片來自西九文化區官網

記者:在內部展覽設計與外部風格的搭配上,是否會有更多傳統的風格展示?內部展覽的一些設計,或者說與我們外務風格的一些搭配上,是不是也是會有這個現代跟傳統融合這樣的一個風格基調?

吳志華:我們有一個關鍵詞就是連接,連接是很重要的,怎麼樣把古代跟現代連接起來。因為我們展出的文物不只是明清600年宮廷文物,還有很多代表中國過去5000年曆史文化的內容。古人的文物、文化、藝術品怎麼和現代觀眾連接起來,我們要提供一個通道給他們,進行一個重要的連接。第二個連接,是如何把北京故宮與香港在地文化連接起來。第三個就是我們中國跟世界這個連接,以故宮文物為主,我們將來這個館不但會展出故宮文物、藝術品,還會展出世界不同文化,展示他們的藝術品和文物。

關鍵詞:進展
期待明年6月底開展作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獻禮

記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目前進展到什麼程度了?是否按照預定時間表在推進?

吳志華:這個進展非常順利。香港推動一些公共工程是不容易的,包括規劃、交地、投標等方面很多工作。非常感謝中央政府支持我們這個項目,包括文物調動方面。我們香港團隊,也是在積極把這個工作做好。 2017年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西九文化區出席《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2018年3月一級工程展開,2019年4月開始大樓建設工程。 2020年7月已經封頂,估計建築工程會在今年11月份全部完工。隨後就開始進行展廳內部裝修,還有安裝一些展櫃。我們估計明年5月份,故宮文物可以運到香港,開始策展工作。我們期待明年6月底開展,作為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的獻禮。

2020年11月18日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記者:明年7月開館後,將在博物館中見到北京故宮的800多件傳世文物,這也將是故宮博物院在藉展給其他文化機構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這800多件文物是怎麼選出來的,有什麼特色,有沒一些最值得推薦的文物?

吳志華:這次是故宮博物院成立九十多年,第一次這麼多文物離開故宮。很想感謝故宮對我們的支持。我們開館後會有9個展,一共有880件文物展出。我們挑這個文物的時候,考慮的不單是一些精品展,不單是每一個種類,我們希望透過九個不同主題,非常立體、多方向地把故宮文化展現出來。所以我們籌備展覽的時候,是從主題文化歷史一個概念去講述。比如說我們去探索故宮文化的內涵,就是故宮文化是什麼意義,包括建築、藝術;還有一個展覽區,是介紹明清宮廷文化生活,作為宮廷的主人,皇帝每天做什工作;另外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說陶瓷的代表,還有一些器物,還有一些書畫,我們都要作主題,把這八百多件文物展出來。而且,文物這麼多,其中20%就是160多件是一級文物,不是一般的一級文物,都是我們的國寶。每一件都非常非常重要,很多都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香港故宮內部設計圖。圖片來自西九文化區官網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设有九个展览厅,举办专题展览(展期为一年或以上)及特别展览(展期为三至六个月)。上图为《五牛图》(局部),现藏故宫博物院。

記者:這些故宮文物將如何展出?會有哪些新穎的形式?展覽結束之後,這些藏品是否還將返回北京故宮?返回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還會做哪些故宮元素的展覽?

吳志華:書畫展出一至三個月後要還回北京故宮,而一些絲綢之類的展品也不能展出太長時間。預計香港「故宮」在開幕一兩年後,每年都有700件文物香港展出,以達到全面表達北京故宮的文物、歷史的效果。每一件文物都要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些故事讓觀眾感受到,文化是一路相傳下來的。另外因為有些文物是比較脆弱的,比如說古代書畫可能一般只能展示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以後呢,它要睡覺睡三年時間。所以這個非常不容易,不但是香港觀眾,內地觀眾也可能要每三年才能看到一次。所以我們按照我們合同這個需要,關鍵是文物保護為主。

關鍵詞:團隊
用世界熟悉的語言和角度去體現和展示故宮文化

記者:對於這些故宮文化的展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的一些專家交流方面,大家有沒有一些碰撞?或者說思考對於香港明年開展或者香港故宮的一些發展方面的話,有沒有一些建議?

吳志華:在過去一年,我們香港故宮團隊跟北京故宮團隊合作無間。大部分的版本都是我們切入的,可是我們不知道情況是怎麼樣,所以我們反复討論了很長時間。有些展品是脆弱的,北京故宮的專家覺得不太好,還就建議我們挑選更好的。
香港故宮這個團隊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是我們是來自不同一些地方。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國人,有一些是到外國唸書,也有香港本地、內地以及台灣的。還有一些是外國人,但是對中國文化是非常了解。我現在的團隊就是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專業,要有不同的眼光,去怎麼樣把故宮故事說好。我們團隊跟故宮一些專家團隊不太一樣,故宮專家可能十幾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在故宮,非常了解故宮文化的內涵。我覺得我們兩個故宮之間這個合作有時要有碰撞,可是對我們過去提升我們的眼光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具啟發性又多姿多彩。圖片來自西九文化區官網

記者:香港故宮團隊文化的多元性,包括國際的一些視野,對於後續與故宮本來的一些傳統文化在有效融合方面是否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吳志華:中國文化、故宮文化很多是一些歷史的東西,一定要對它的意義、內涵要有不同的解釋、新的解釋。因為我們的觀眾會轉變,新的觀眾,要幫他們理解故宮的內涵,我們要有新的思考。當然學術研究是基本的原則,但學術研究之上我們可以有不同這個方向去做。另外一個重要的是我們的觀眾,不單是香港觀眾、大灣區觀眾,不單是內地觀眾,還有亞洲觀眾、世界的觀眾。我們團隊比較把握了解,比如說外國觀眾,他們怎麼去看一些文物藝術品,怎麼去看一些中國文物。他們可以用他們比較熟悉的這個語言和角度,去體現和展示故宮文化。這個可能是我們香港故宮一些比較有優勢的地方。

關鍵詞:年輕人
把傳統優秀文化的元素帶進年輕人的生活裡去

記者:現在香港青少年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情況大概是什麼樣子的?香港故宮項目,對於香港青少年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有會有哪些積極的意義?

吳志華:就是很重要,怎麼樣去提高香港年輕人,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的認識。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4週年,特區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我覺得這個工作還可以不斷地提高。現在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我們更需要提議加強青少年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認知工作。香港故宮將會有一個專門的教育部門,負責對學校青少年的工作,幫助學校關於一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教育。我們的強項是,能提供一些文物,協助他們做一個教育工作。當然,這個不是故宮文物,因為太珍貴。我們現在考慮向一些收藏家,香港很多收藏家收藏了很多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一些文物,能不能給他們提供一些協助,安排一些文物,帶到學校,給學生們,透過一些互動的活動,引起他們對我們中國古代文物、古代藝術品的興趣。當然,這個是我們一個方向。

我們還有其他的一些方向,包括現在我們一個重點,是怎麼樣把藝術歷史跟科技合在一起。比如說通過一些多媒體、數碼,讓我們一些傳統的古書畫動起來,讓年輕人也透過一些軟件的開發,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將來香港故宮有一個空間,會有一個很大的一些展示,可以讓學生參與創作、創新,把一些我們中國古代藝術展示出來。所以這個工作是從兩個層面入手:一方面就是了解認識我們中國文化,這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一定要有有趣的、生動的,把我們過去一些可能比較是文字性的,把它有趣化。第二階段是要鼓勵他們參與創新,利用我們中國文化藝術參與一個創新過程。所以這個往後,我們覺得這裡的創新工作,不但是在精神文明,還可以作為一個產業。如果我們覺得這些創新過程可否作為一個教學的用途,還有其他的,比如還有一些動漫的,跟生活有關係的。如果我們把一些中國文化這個題材放進去,青少年有興趣的話,可以要參與一些創作的工作。

香港故宮將會有一個專門的教育部門,負責對學校青少年的工作。圖片來自西九文化區官網

記者:香港故宮的後續一些展覽,在策展或者傳播方式方面,會有哪些比較新穎的嘗試?

吳志華:現在內地很多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跟他們生活連接在一起,對我個人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們的觀眾將來不單是香港觀眾,也要面向內地年輕人,也要考慮如何讓年輕人怎麼樣去喜愛和參與我們香港故宮文化內涵。比如有一個展廳,挑了一些不同種類的藝術品,我們邀請香港一些非常有名的設計師,用現代設計師的眼光,怎麼樣去看待一些文物。我們香港的設計師,可能會有趣的會看到這些聯繫,對用的物料怎麼樣去表達。我們覺得這個可能透過我們現代這個眼睛,對年輕人來說,可能對他們的興趣要提高。關鍵是把我們一些重要的有價值的一些傳統優秀文化的元素,透過一些展覽,帶進年輕人的生活裡去。

關鍵詞:大灣區
以後大灣區觀眾坐高鐵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香港看到故宮的文物

記者:在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發展規劃中,鼓勵灣區城市發展各具特色的對外交流品牌,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其中,提到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其中,香港故宮在其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優勢和特色又是什麼?

吳志華:文旅部製定這個規劃,將文化和旅遊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劃。不單是香港故宮,香港的其他文化機構,都會自覺的參與大灣區這些工作。香港故宮有兩個重點可以貢獻:作為人文大灣區的重要代表,香港故宮會展示故宮文物,以後大灣區觀眾不需要到北京,大家可以坐高鐵半個小時到香港看到故宮的文物。另外,我們不單展示故宮的收藏,也會展出世界文明的收藏,我們一年會有3-4個大型展覽,是和海外一些博物館合作,做一些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所以,我覺得可以提高整個大灣區博物館展覽和技術的水平。

2018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從深圳北站開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5711次高鐵列車乘務員展示紀念牌。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記者: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如何利用大灣區的市場,助推香港融入國內國際文化雙循環?
吳志華:我個人非常關注這個方向。尤其我們大灣區人口7000萬,對發展包括香港的大灣區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市場團隊,不僅要跟香港的旅遊界,還要跟內地一些旅遊界商談一些合作。將來怎麼樣方便大灣區一些居民、旅客來到香港,參觀我們香港故宮。
另外,除了香港故宮,西九文化區還有其他的文化休閒活動,我們希望他們來了待一天或者兩天。香港故宮以及香港文化機構,要更密切地跟大灣區其他一些文化機構,要談怎麼樣去多合作。比如技術方面、票價優惠了,或者一些不同種類的合作。我希望在我們開館之前,先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好。

廣州塔燈光錶演繪出粵港澳大灣區地圖。南都資料圖

記者: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遊灣區、文化休閒灣區,您有沒有一些建議或者說建設性的一些意見?

吳志華:我覺得這個前景非常好。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個就是結合,把文化跟旅遊集合起來,一方面文化可以把旅遊項目的文化內涵提高,旅遊則可以拓展文化的觀眾群。第二要提高我們的技術跟水平,尤其是一些文化項目和旅遊項目,現在我們整個大灣區觀眾一些知識水平越來越高,可能將來是走在我們國家前列的​​。長遠來說,我們整個大灣區在文化旅遊方面,都是非常重要一個地區,非常有信心這個發展會非常好。所以我們要把一些好的項目做出來。

香港「故宮」大事記

2007年,「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來港展出,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成為最受歡迎的展品,甚至要為它限流參觀。
2012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與北京故宮簽訂了「文化合作意向書」,旨在合辦大型文物展覽、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訓等方面加深合作。
2015年底,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建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書面請求。吳志華參與了博物館最初的設想、籌建。
2017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2019年,吳志華正式出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首任館長。
2019年3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展主工程合約,包括所有地基及地庫結構、上層結構、建築、屋宇裝備安裝工程及外部工程,並於2020年7月封頂。
2021年4月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幕牆工程和緊急車輛信道已大致完成。機電工程和消防設備安裝已大致完成,並已進入運作測試的最後階段。法定檢查已在2021年5月中展開,目標於2021年第三季取得佔用許可證,並於2021年年底前實際完工。
2021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展開9個開幕展覽設計工作
2022年上半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將陸續付運抵港。

(來源:南都新文旅研究課題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