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7月2日向公眾開放 展出國寶級珍藏先睹為快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7月2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展示914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文物,當中屬「國寶」級的文物共166件,佔外借展品總數18%,絕大部分文物首度在香港展出。

館方公布門票價格,標準成人門票50元(只限參觀1至7號展覽)、特別展覽門票120元(可一併參觀8號及9號展覽);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7至11歲小童等合資格人士為25元;6歲或以下小童免費入場。

開幕首四星期的門票將於6月14日起,於香港故宮及西九文化區網站等網上平台發售,開幕首三個月不設現場售票。從開幕起計12個月內,市民每周三可於網上預約免費入場。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於7月2日向公眾開放。

香港故宮開幕後,港人不用赴京亦可欣賞故宮珍藏。據館方介紹,此次來港的故宮珍藏將在香港故宮開幕展覽中展出,文物數量多、等級高,種類豐富、名作雲集,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藏品出境外借。914件展品從故宮超過186萬件藏品中精選而出,可謂千裏挑一。其中一級文物166件,屬「國寶」級別,佔借展品總數18%。絕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開幕展之一——「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匯聚了35件遠至唐宋時期的書畫經典名作,是近15年來故宮所藏古代書畫瑰寶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展覽。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研究與文保人員同故宮博物院布展組專家,一起為剛到的故宮借展文物進行點交和狀況檢查。

此次來港的故宮文物種類齊全,涵蓋故宮博物院藏品的各大門類,有繪畫、法書、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琺琅、玉器、漆器、玻璃、璽印、織繡、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築等。時間跨度為五千年。

香港故宮和故宮博物院的策展團隊以宏觀的文化史角度,透過文物背後的故事,帶領觀眾走入紫禁城,講述紫禁城由皇宮到博物館的轉變歷程。這批故宮珍藏也是中國文化藝術瑰寶,觀衆能從中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卓絕瑰偉的藝術成就。展品中的外國文物,也體現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通融。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說:「故宮代表著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的頂峰,當中的文物蘊藏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我們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包括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等多個單位,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讓914件故宮博物院的稀世奇珍出宮,在香港故宮展出。」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說:「每件展出的故宮文物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展現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香港故宮以嶄新的策展手法,結合新科技、新媒體,展出故宮博物院的珍藏。我們熱切期待香港故宮七月開幕,向中外訪客呈獻這些藝術珍品,與公眾分享它們背後有趣的故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右四)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左四)與故宮博物院布展組專家合照。

914件文物在香港故宮的展期由一個月至超過一年不等。從文物保護角度出發,部分文物需要輪換展出。例如古代書畫這類紙質或絹本文物,對光照、溫濕度十分敏感,展期只有一至三個月,部分文物展品在今次展出後,要回到故宮博物院休眠數年。

故宮展覽講述文物故事和促進文化交流

來自故宮的珍藏將於香港故宮開幕展中亮相,當中兩個專題展覽(展廳1和2)將介紹明清的紫禁城以及清代宮廷生活。另外三個專題展覽(展廳3、4和5)分別聚焦陶瓷、清代帝后畫像和工藝珍寶。兩個特別展覽(展廳8和9)將展示中國古代書畫瑰寶和以馬為主題的珍品。

開幕展體現了香港故宮「連繫」的立館理念,除了貫通古今,亦致力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展廳9的「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將同時展出13件來自羅浮宮的珍藏,與故宮文物互鑒,開展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以下來先睹為快,看看香港故宮開幕時有什麼展覽吧!

專題展覽

展覽主題: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地點:展廳1
展品數量:共179件
展期:一年或以上

寶璽是體現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政治象徵,歷代宮廷中皆有專職官員負責典守印璽,並據皇帝的旨意用印。這組方形寶璽以玉石雕刻,紐的形狀為象徵帝王的龍。下圖這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1的「紫禁萬象: 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展覽展出。

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清崇德(1636–43 年) ,印:玉;盒:銀鍍金,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主題: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

地點:展廳2
展品數量:共319件
展期:一年或以上

展覽主題: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

地點:展廳3
展品數量:共169件
展期:一年或以上

下圖這件展品為屬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3的「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展覽展出。此枕乃由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定窯所製作,為時人所喜愛。清代乾隆帝甚愛定窯孩兒枕,並曾賦詩多首, 其中一首謂:「伏猶曲四體,醒自瞪雙睛。憐爾供人寐,已恒寐不成」。

孩兒枕,河北定窯,北宋(960–1127 年),白瓷,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主題: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

地點:展廳4
展品數量:共8件
展期:一年

展覽主題: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地點:展廳5
展品數量:共93件
展期:一年或以上

下圖這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5的「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展覽展出。山子為文房常見的陳設品。此山子底部鐫有乾隆的款識 及題詩各一,可知原玉本為和闐所貢,中間的部分被挖出以製碗。但經過一位佚名的蘇州玉工把本應棄置的玉材重新設計,如將挖去的圓洞化為桐蔭蔽天的月門,未經打磨的玉皮點綴為梧桐、蕉葉,從而製成此巧奪天工的工藝品。

乾隆款桐蔭仕女圖山子,蘇州,江蘇省,清乾隆三十八年前 (1736–73 年) ,白玉,故宮博物院藏。

特別展覽

展覽主題: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地點:展廳8
展品數量:匯聚35件中國書畫史上的經典名作,這些晉、唐、宋、元稀世瑰寶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還有一些為傳世孤本。
展期:三個月

下圖這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8的「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覽展出。本品一般被認爲是北宋摹本,屬存世《洛神賦圖》中年代較早之佳作。作品不書賦文,以連續的構圖,描繪了曹植與洛神從邂逅到分離的多幕情景。畫面敷色濃艷,用筆如春蠶吐絲般細勁綿延,人物幾乎與山、樹等大,體現出古樸稚拙的六朝繪畫遺韻。在比較了多件《洛神賦圖》後,乾隆將本品定為「洛神賦第一卷」,珍藏於御書房。

(傳)顧愷之(346-407),《洛神賦圖》(北宋摹本),絹本設色手卷,27 x 572.8厘米,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紀,故宮博物院藏。

下圖這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8的「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覽展出。米芾,北宋著名書畫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米芾愛石成癖,此作即與其收藏南唐後主李煜舊物「靈璧研山」有關。米芾得此奇石後欣喜非常,於是卓然揮毫,運筆迅捷多姿。米芾行書大字傳世甚少,此作堪稱代表。本卷後紙所附研山圖及隔水題跋則均為後配。宋室南渡後,書壇仍以保存及延續北宋書法為旨。故此,高宗推重並收藏米芾書作,本卷正是佳證。

米芾(1051–1107),行書研山銘卷,北宋,十一至十二世紀紙本墨筆手卷,故宮博物院藏。

展覽主題: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

地點:展廳9
展品數量:精選111件故宮博物院藏馬文化藝術珍品,有繪畫、雕塑等,並展出13件來自法國羅浮宮,以馬為主題的世界藝術藏品。
展期:六個月

下圖這件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將於展廳9的「馳騁天下:馬文 化藝術」展覽展出。此馬名「獅子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進獻的貢品,由耶穌會教士畫家郎世寧繪製。

郎世寧(1688–1766 年),獅子玉,清乾隆八年(1743 年),絹本水墨設色立軸,故宮博物院藏。

開幕展另有兩個專題展覽,展廳6的展覽「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將透過展品細述香港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藝術收藏活動,同時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的軌跡,而展廳7的展覽「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邀請六位香港多媒體與跨界藝術家,以獨到的視角,從香港當下的角度重新詮釋和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發掘紅牆黃瓦之下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詳情可按此進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網站瀏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