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現場│睽違三年 香江再現火龍飛舞 香港文聯執行會長李秀恒拍下珍貴瞬間

由於新冠疫情而停辦三年的香港傳統節慶活動「舞火龍」在今年中秋節期間復辦,由大坑坊眾福利會主辦的「大坑舞火龍」和由薄扶林村火龍會主辦的「薄扶林村火龍盛會」,場面壯觀,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圍觀,身為攝影家的香港文聯執行會長李秀恒也親臨兩個現場,為這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街頭拍下珍貴的瞬間,供大家欣賞。

香港文聯執行會長李秀恒(右)在薄扶林村舞火龍現場。

大坑舞火龍

一連三晚(28至30日)舉行的「大坑舞火龍」由近300人揮動着長達67公尺、插上逾萬枝線香的火龍起舞,是香港規模最大的「舞火龍」活動。今年更有夜光小火龍首次登場,讓大坑火龍少年團大顯身手,也顯示這項傳統文化後繼有人。

有青少年參與,顯示舞火龍後繼有人。

「大坑舞火龍」是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大坑村慶祝中秋節舉行的傳統習俗,最早於十九世紀末出現。2011年5月23日,「大坑舞火龍」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9年,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肯定香港對大坑舞火龍的保護和宣傳工作。

「大坑舞火龍」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任何節慶活動順利舉行都離不開維持秩序的香港警察。
眾嘉賓主持剪綵儀式。
街坊的支持很重要。
開舞前,要先在蓮花宮點龍睛。
在蓮花宮上香祈福。
火龍身長達67公尺,要近300人才撐得起來。
必不可少的龍珠。
火龍所到之處擠滿了觀眾,人們不停拍照、喝彩。
外國人也入鄉隨俗「舞火龍」。
火龍頭是這樣的。
師傅們手中的巨龍渾身插滿點燃的長壽香。
燃點線香的火龍閃閃發光。
今年大小火龍在大坑浣紗街「雙龍出動」。各位街坊:夜光小火龍也來啦。
表演之後,火龍身上燃燒後的香枝會派發給觀賞的人們,象徵祝福和好運。
疫後首次舉辦的「大坑舞火龍」場面壯觀。

 薄扶林村舞火龍

此外,同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薄扶林村舞火龍」也復辦,於28至29日一連兩晚舉行。今年為慶祝中秋活動回歸,舞火龍活動更擴大規模和范圍,由薄扶林村延伸至香港仔,沿途吸引大量市民和遊客。

村民相傳,薄扶林村舞火龍的習俗,源於十九世紀末在薄扶林一帶發生的一場瘟疫。當時村民相信香火能袪災除病,淨化村落,而龍又是祥瑞的象徵,便以禾草紮成龍的形態,龍身插滿燃點的香枝,巡遊全村,為村民祈求平安。瘟疫最終退去,而舞火龍的習俗則被保留下來。(四之一)

開舞前,眾嘉賓竪起大拇指打氣。
家住港島南區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陳家珮也來上香。
薄扶林村火龍盛會旨在袪災除病。
龍珠是火龍的領頭者,其表演者要把握好方向。
薄扶林村火龍體型較小,約十多米。
火龍出遊也是一大陣仗,今年更從薄扶林村走向香港仔。
火龍穿越大街小巷,與市民共迎中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