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藝術家攜手創「一團和氣」 2023年深圳國際低碳城‧公共藝術展引民眾過綠色生活

由來自中國的香港、貴州及深圳,以及英國倫敦、日本新潟的11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參與創作的「 2023年深圳國際低碳城‧公共藝術展」已於11月9日在深圳市龍崗區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開幕式;展覽以「一團和氣」為主題,藝術家們基於南方傳統的民俗研究、生活習慣、生物物種、植物樣本、氣候特性進行創作,為深圳乃至大灣區民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共藝術作品展,其中八組作品是特別為本次展覽所完成的全新創作。

正在在深圳國際低碳城公共區域展示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加治聖哉的《南方有翼,其名為鵬》。(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展覽由中共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主辦,龍崗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龍崗區坪地街道辦事處協辦,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策展,在深圳國際低碳城的公共區域即日展至12月31日。深圳市龍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易玉琨,中央電視台《讀書》欄目製片人、主持人李潘,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秘書長胡斐,策展人朱德才、劉陽,以及龍崗區相關相關單位負責人及11位(組)參展藝術家等出席了開幕式。

嘉賓和參展藝術家在「 2023年深圳國際低碳城‧公共藝術展」開幕式後合影。

龍崗區作為深圳市的經濟、產業和人口大區,堅持產業立區、製造業當家,連續5年居全國百強區榜首。為了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龍崗區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打造工業大區綠色低碳發展的「龍崗樣板」,並進一步推動綠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該區自2022年起舉辦了深圳市首個以低碳為主題的原創品牌活動——「國際低碳城‧低碳季」,全景式、全方位展現低碳與藝術、科技、文化等跨界融合的魅力。

「深圳國際低碳城‧低碳季」海報。

今年,龍崗區在此基礎上再升級,以「從0出發,碳索未來」為主題,重點推出「一節兩論壇,一會一展覽」五大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届深圳低碳藝術節、2023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可持續設計在中國」論壇、2023年可持續建築環境亞太地區會議、深圳國際低碳城‧2023公共藝術展。

龍盼的《植物治金系列:龍崗低碳城及其附近》。

在本次活動中,主辦方邀請和委任11位(組)藝術家進行創作,以音樂、雕塑、建築、視覺影像、互動裝置和主題體驗等藝術形式,與市民相會在晨起、晝行、茶歇、夜跑中。通過公共藝術展,引導市民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生活,將綠色低碳的理念浸潤到各行各業。

亮點一:着眼本土微觀視角 涉及全球宏觀議題

龍崗是客家故地,客家文化深厚,經由與海洋文明不斷融合,龍崗的客家文化呈現出別樣魅力。傳統文化智慧對於氣候、環境、生物多樣性的關注與保護凸顯在「衣食住行」之中,也在建築、飲食、服飾上影響着世代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吳子元的《大自然小物語》之《綠色出行》。

本届公共藝術展的一大亮點是「着眼本土微觀視角,抵達全球宏觀議題」。從南方視角出發,關注氣候表現、可持續生態,並引導公共參與。展覽分別從「民俗智慧」、「多樣生物」、「感知天氣」三個視角出發,試圖描繪一種見微知著的個體與氣候的關係。

此外,深圳市前沿藝穗藝術中心聯手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共同呈現「可持續設計在中國」論壇,作為本届低碳季的平行先啟活動,旨在從本土民俗的微觀視角,抵達當下具有全球普遍關聯的共同處境與宏觀議題。

阮文韜的《兩忘煙水裡2.0:兩心相印》。

亮點二:藝術形式豐富多樣 創作視角新穎多元

本届公共藝術展共邀請11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展出,來自英國倫敦、日本新潟,以及中國的香港、貴州及深圳等地的藝術家們,基於南方傳統的民俗研究、生活習慣、生物物種、植物樣本、氣候特性進行創作。其中八組藝術作品是特別為本次展覽所完成的全新創作。

馬特•霍普和他的《聲臨》。(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藝術作品的形式包括音樂、雕塑、建築、視覺影像、互動裝置、繪畫、兒童共創藝術等。通過不同背景的藝術家之視角,演繹民俗文化,探尋氣候智慧,共同描繪、修復屬於本地的氣候語言。以藝術為載體,引導觀眾重拾對氣象萬千的覺察力,理解氣候變化與城市生活的密切關聯。

招冠良 X 盧焯健的《螢火蟲》。

亮點三:湖邊綠道邊走邊看 藝術生活互為交融

本届公共藝術展的所有藝術作品,分佈於深圳國際低碳城的公共區域,從湖邊到綠道,連接起一條「低碳藝術」的城市散步路徑。展覽對市民免費開放,周邊市民可以在日常散步時不經意間走入藝術展之中,發現藝術,感受美好;也吸引熱愛藝術的市民朋友前來欣賞展覽,並通過參加相關藝術體驗工作坊等活動,參與藝術創作,走讀藝術作品,品味藝術家與本土環境間的靈感碰撞,從中孕育屬於自己的體悟。

廖波峰的《氣候圓桌會議》。(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這裡,花草樹木、人與動物皆為觀眾。在兩個月的展期中,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會隨着環境、時間、天氣,發生微妙的變化。藝術在這裡,不只是一個展覽和事件,而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現場展示作品。
現場展示作品。
現場展示作品。
現場展示作品。

綜合深圳新聞網(記者張凡)等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