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使者」莫華倫:走遍世界 唱響中國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他生在北京,長在香港,在美國唸書,在歐洲登上舞台;他天生大眼睛高鼻樑,有一副被帕瓦羅蒂稱讚的「好嗓子」;他會中文、英文、意大利文、德文、法文等多國語言;他化上妝扮上相唱起歌劇,聽不出口音,更看不出是哪裡人。

有人說他是「國際人」,他說「我是百分百的中國人」。

他甘當「音樂使者」,自覺承擔起推廣中國文化的使命。他和戴玉強、魏松組成的「中國三大男高音」(「中國三高」)組合迄今已屆10年,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他是香港歌劇院藝術總監、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今年7月,他榮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的銅紫荊星章。

「音樂不分國界,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可以去更多的國家,把中國文化唱給世界。」他說。

10月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香港歌劇院藝術總監、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一句話喚醒了中國心

上世紀80年代,莫華倫從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取得音樂碩士後,去德國投考柏林歌劇院。「德國考官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紐約來。他說,『不,你出生在哪裡?』我說是中國北京,後來到了香港,他說,『那你就是中國人』。」莫華倫說,「這一句話喚醒了我,我是中國人,不管走到世界甚麼地方,我的根在中國。」

柏林歌劇院是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莫華倫從4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一舉考中。「歌劇文化是西方的文化,作為一個華人,唱得好遠遠不夠,要比人家唱得好很多才會有機會給你。」他從小角色起步,一步步到主角,成為柏林歌劇院第一位華人主角。此後,他走遍世界著名歌劇院,在超過60部歌劇中飾演角色,在西方主流歌劇舞台上為中國人爭得一席之地。

1995年,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之際,莫華倫選擇回港定居,並逐步把事業重心轉到亞洲,後來更多投身內地。在外闖蕩多年的遊子回到祖國,當他用母語唱起《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等愛國歌曲和中國民歌時,總是心潮激蕩。

2019年10月3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三高」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演唱會。當時的香港深陷「修例風波」,劇場附近因暴亂幾度被警方封路。讓莫華倫沒想到的是,當天最後一首返場曲《我和我的祖國》,變成了全場大合唱。「在內地大家都知道這首歌,沒想到香港觀眾也會唱,自發地跟著一起唱。」他說,「在香港最亂的時候,我們站出來放聲歌唱,愛國愛港、歌唱祖國。」回想當天情形,莫華倫至今都「非常激動,非常感動」。

2011年,莫華倫(右)在爲中國三大男高音全球巡演北京音樂會排練。新華社發(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音樂的力量很大,能團結凝聚人心。也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祖國。」莫華倫說,香港的愛國音樂教育應該從小學、從幼兒園就開始,從最簡單的唱國歌開始,「這是最基本的國情教育」。

用美聲唱法演繹中國民歌

用西方人聽得懂的音樂語言講述中國文化,是「中國三高」的獨特優勢。

「『中國三高』冠以『中國』,某種程度上已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從成立伊始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在國際舞台上弘揚中華文化,表達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莫華倫說。

好的音樂不分國界,他們嘗試用「西方人聽得懂」的美聲唱法來演繹中國民歌。《康定情歌》《茉莉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迷住了無數外國觀眾。

「中國三高」迄今在全世界的演出已超過百場。「我們演唱的一半是國際上耳熟能詳的歌曲,另外一半則是中國的民歌名曲。」莫華倫說,「先把他們的歌唱好了,讓他們明白我們的專業水準,再引導他們來聽我們唱中國歌,他們就很容易接受。演到最後,當地觀眾常常全場起立鼓掌,說中國民歌原來那麼好聽。」

2012年11月,「中國三高」應邀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演出。「我們先唱了《我的太陽》,再唱《鳳陽花鼓》。這首安徽民歌歌詞很有趣,比如『我娶不到好老婆』『一雙大腳』甚麼的,因為有英文字幕,觀眾拍著手大笑,全場都笑翻了。」莫華倫回憶當時情景,如在眼前。

演出結束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上台與演員見面。「她很喜歡中國民歌,她說『你們唱得非常棒』。」莫華倫說,「當天的晚會雲集了世界一流演藝明星,我們作為來自中國的代表,有機會推廣中國文化,很驕傲。」

2017年2月14日,在北京,莫華倫(左)在歌劇《圖蘭朵》中飾演卡拉夫王子。新華社發(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都是灣區人」

今年中秋節,「灣區升明月」2021大灣區中秋電影音樂晚會在深圳舉辦,兩岸及港澳地區眾多明星同台演出,星光熠熠,好評如潮。晚會上,莫華倫參與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和《但願人長久》兩首歌。「用大灣區的概念來做一場晚會,這是第一次,很有意義。」莫華倫說,「我們都是灣區人,唱的都是跟大灣區有關的歌曲,大灣區把大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而言的發展機遇,莫華倫直言「太重要了」。他說:「不說別的,大灣區的歌劇院就有十幾二十個,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光這個演出市場就了不得。」就如何加強香港歌劇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劇院的交流合作,莫華倫專門與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商討,希望「多一些能夠落地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由莫華倫擔任監製的歌劇《蝴蝶夫人》近日在香港上演,採訪當日,莫華倫在後台與來自各國的主演們打著招呼。「10個主演國籍都不同,來香港共同演出一部經典的意大利歌劇,這就是國際文化交流。」莫華倫說,「香港有很多體制機制的便利,這是『一國兩制』的優勢,應該好好珍惜、善加利用,打響自己的文化品牌。」

剛剛當選為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委員的莫華倫始終關注香港的文化建設。「香港要成為真正的國際一流城市,一定要有一流的文化,包括一流的歌劇院和一流的原創作品。」

今年7月,國家藝術基金落地香港,首次向香港藝術團體開放項目申請,香港演藝界為之振奮。莫華倫透露,他們正在策劃首個廣東話版本的原創歌劇《米香》,講述一家香港米店祖孫三代為夢想不懈奮鬥的故事,目前正在申請國家藝術基金,「做原創作品,打響香港的文化品牌,這是我們要走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