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諾獎後首部原創話劇《鱷魚》6月亮相深圳和廣州 趙文瑄、鄧萃雯、張凱麗、么紅主演

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身兼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莫言的言行廣受關注。進入2024年,莫言將呈上另一部新作,但不是小說作品,而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部原創話劇劇本《鱷魚》。該劇將由來自兩岸三地的知名藝術家主演,包括台灣趙文瑄、香港鄧萃雯,以及兩位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么紅。

話劇《鱷魚》舞台創作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主辦方於今年1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鱷魚》舞台創作發布會。根據中新社早前報道,嘉賓們分享了莫言曾在英國莎士比亞故居的雕像前立志成為戲劇作家的逸聞趣事;莫言也分享了他的戲劇情緣:「我從小就是一個忠實的話劇『發燒友』,通過各種機會看到很多戲劇、戲曲作品,甚至曾登場演過一些小角色,留下了深刻的戲劇舞台記憶。因此,我覺得我應該寫幾部戲劇作品,從而報答戲劇對文學的哺育之恩。」

根據發布會,《鱷魚》將於5月3日在蘇州首演,接着展開全國巡演;並於6月20日至21日在深圳保利劇院演出兩場,6月28日至6月30日登陸廣州友誼劇院,連演三場。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鱷魚》導演王可然(左)在發布會上。(主辦方供圖)

根據介紹,《鱷魚》是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長篇劇作,分為四幕九場。故事圍繞主人公單無憚及其在生日派對上收到的賀禮「鱷魚」展開,通過一條無限生長的、會說話的鱷魚,挖掘人性深處的秘密,深刻探討「慾望」這一主題。

在觀察、研究鱷魚,直至與鱷魚對話的過程中,主人公從鱷魚身上看到了自我。曾經不起眼的小生靈因有足夠的空間和營養而長成可怖的怪獸,正如人的慾望在無限制的環境和縱容之下不斷膨脹,最終將曾經純淨的靈魂吞噬。

作品融合了莎士比亞式的精彩對白、富於想像力的戲劇衝突設計,加之獨具特色的「莫言式魔幻」,深刻詮釋了人在慾望中沉淪、又在沉淪中想得到自我救贖的複雜心理。

《鱷魚》發布會現場:趙文瑄(右二)和三位女主演在台上分享。(主辦方供圖)

台灣著名演員趙文瑄將在劇中飾演男主角「單無憚」,這位進入中年的前小生說,以今日的年齡來演這個戲,他能夠體會得到的主角受「慾望」誘惑而又被「慾望」吞噬的複雜心理;飾演「巧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凱麗則坦言,《鱷魚》是她從藝近40年遇到的真正挑戰。

將在《鱷魚》中飾演「巧玲」的張凱麗(右)也是中國劇協理事。(主辦方供圖)

在劇中飾演「瘦馬」一角的香港演員鄧萃雯則表示,很喜歡這個角色「不扁平」,指「說出了女性心中的那種愛與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劇院副院長么紅則飾演「燈罩」一角,她表示:「我作為女高音在舞台上唱了33年歌劇,但是作為一個話劇演員我是個太小的學生。藝術像一面鏡子,希望《鱷魚》能夠照射出每一個人的人生和內心,當大家看完這部戲的時候能夠從中若有所思。」

飾演「燈罩」一角的中央歌劇院副院長么紅(中)正分享。左為飾演「瘦馬」的香港演員鄧萃雯。(主辦方供圖)

《鱷魚》由央華戲劇藝術總監、導演王可然執導。王可然,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獲得者,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四個一批」高級人才,被譽為「拓展中國戲劇世界格局的領軍人」「世界戲劇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面孔之一」,導演代表作品有《你和我,劇場奇妙七步》、《少年的,莎士比亞奇旅》、《你好嗎》等。

(香港文聯網根據中新社、廣州日報等相關報道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