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影視作品進軍內地的機遇與挑戰 樂易玲:有競爭才有進步

過去港產電視劇和電影一直深受內地觀眾歡迎,為香港娛樂事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商機。今年是回歸廿五載,這次訪問邀請到香港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樂易玲,帶我們了解香港影視作品在內地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香港邵氏兄弟國際影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總經理樂易玲

內地觀眾偏愛港產動作片

當提及香港的影視作品,你第一時間會想到甚麼?動作片?警匪片?還是幫派電影?原來,這些在港人心目中的標籤,在內地同樣受歡迎。樂易玲表示,雖然觀眾的口味不斷在改變,但內地觀眾喜歡的類型都離不開「警匪」、「卧底」、「黑幫」、「紀律部隊」、「商戰」等題材,這些類型的作品較易得到他們的青睞,而製作公司亦會根據觀眾的口味,開發相應的電影或電視劇。

在眾多進入內地市場的作品裏,哪一部最受內地觀眾歡迎?「《飛虎》系列應該是我們目前比較受歡迎的作品。」樂易玲說。《飛虎》系列是邵氏與優酷共同拍攝製作的時裝警匪電視劇,除了內地和香港外,劇集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海外地區同樣受歡迎。到目前為止,連同TVB劇集在內,都沒有衝破《飛虎》在海外的收視率,讓人不得不好奇,為甚麼《飛虎》系列會有如此大的魅力?

「因為邵氏是電影公司,以前一直都是以拍電影為主,在2016年和優酷開始合作拍《飛虎》時,我們與其他平台的拍攝手法有點不同,我們是以電影的方式來拍。」基於邵氏以電影手法來製作電視劇,因此不論是視覺效果、場面調度,還是動作場面,都富電影美學,不但演員陣容龐大,動作場面亦具電影感,故事節奏也較一般電視劇明快,所以收視率有很好的成績。

《飛虎之壯志英雄》宣傳海報

本地作品進入內地市場的要訣

本地作品進入內地市場要面對諸多考量,其中一點便是要平衡兩地觀眾的觀影口味,不過樂易玲並不擔心這方面的問題,直言對他們的作品信心滿滿。「我們始終是在香港生活,因此一定沒有國內製作團隊接地氣。我們很難做到兼顧兩地,所以不會把心思放在這裏,而是把劇本寫好,然後做好製作,出來的作品要是好的話,相信觀眾一定會接受的。」樂易玲說,這個理念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其他製作,只要拍好每一場戲,相信觀眾是有目共睹的。

除了寫好劇本,邵氏還在製作上投入大量資金,包括演員、武術指導、拍攝器材、道具等。動作片尤其注重武打場面,為求逼真,製作人會力求完美,例如拍《飛虎》系列和電影《使徒行者》,每場動作戲的演員都是真打,「演員都很喜歡拍我們的戲,道具的質感和重量也讓他們更容易投入其中。」

回歸廿五載 影視娛樂的變化

樂易玲認為,回歸對邵氏的影響不大,國內市場於他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市場,所以甚麼應該拍甚麼不應該拍的題材他們都會把關好。「我覺得每一個地方,不論是香港還是內地,或者是其他地方,都有該地的規矩和風俗習慣。例如我們拍《使徒行者》的時候,就曾前往緬甸取景,緬甸也有緬甸的規矩和風俗習慣,我們在配合當地的規矩和要求下,盡量不影響原有的劇情去作出改動。」因此內地的審查制度,於他們而言並不算是障礙。

內地市場如此龐大,相信對影視行業的從業員有一定的吸引力。樂易玲認為,進入內地市場看重出品比投資回報來得重要,因為內地市場龐大,有一定的觀眾群,因而也較容易有高收看率,一億兩億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事,這對演員來說滿足感很大。「這種滿足感已經是一種積累,所以這個市場並非說我們多賺一些錢或者得到甚麼利益,當擁有更大的市場時,我們就能爭取更多資金投入在製作上,我作為製作人是這樣想的。」

進入潛力如此大的內地市場,也不是毫無風險,樂易玲坦言,經常看國內的電視劇和電影,認為內地不論演員、製作還是導演都進步神速,有些製作更可媲美荷里活,所以港產作品亦面臨着重大競爭,「我看到國內有很多很好的劇本,內地的演員也好、編劇也好,尤其是古裝片,佈景和服裝真的是沒話說,所以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她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只有不斷改進,才能在這個市場生存。「我覺得工作機會是個很好的練習,比如說我們邵氏公司也好、TVB也好,每年產量很多,讓演員和導演有許多機會練習。」樂易玲強調,要「多做、多看、多學」,多留意別人的製作和演出,擇善而從,學習並不等於抄襲,而是把學到的融會貫通。

問及未來的發展計劃,樂易玲表示因疫情關係,有許多拍攝都停擺了,「但是我們也很堅持完成手上的《飛虎3》,在疫情下,我們不斷改變場景和故事橋段,盡量在疫情中完成整個拍攝。」她希望疫情可盡快過去,讓他們準備好的拍攝計劃得以順利開展。

來源:橙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