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迴響》下 香港文藝界凝心聚力 在光影樂韻夜翩躚起舞

呂書練

「在世間/遮風擋雨/有一種愛/從六歲到八十也不更改/任我飛/天空海闊/前望將來/寒或暖/有笑容可一可再……」在一位唱着《擁抱愛》的小男生引領下,一群穿着繽紛夏裝、戴着口罩的香港兒童合唱團成員,緩緩走上以在香港地標之一的尖沙咀鐘樓和維港兩岸高樓為布景的舞台,齊聲同唱,為大型文藝晚會《鐘聲迴響》拉開了序幕。

稍息之後,鐘樓下的小朋友再唱出心聲:「這是我家,是我的鄉,是民族世界岸……」接着「奇妙事不斷有」之後,停鳴了71年的鐘聲響起,把香港人帶回對往昔的記憶。

香港兒童合唱團成員以歌聲高呼「香港是我家」。(香港文聯網)

這場動員了台前幕後逾150人參與的舞台演出,編導巧妙地揉和了戲劇元素和視聽效果,以鐘聲、歌聲、音樂和舞蹈貫穿八個場景故事:「晨鐘」、「武者」、「光影」、「陽春」、「翩躚」、「菊韻」、「聚力」和「家路」。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傾情合作,將不同的藝術形式互為滲透和融合,專業化的舞台工作者各司其職,歌影視巨星登台助陣。在引領觀眾回望香港走過的歷程的同時,也展望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齊步踏上新征程,共建更美好的家園。

「晨鐘」鳴響下,小朋友們快樂地玩起來。(香港文聯網)

洋溢香港街頭風情  展示傳統文化之美

在第二幕「武者」中,隨着王祖藍擊敲的鼓聲和演唱鏗鏘有力的《葉問》,著名武術運動員李暉引領一群武林高手渾身解數,施展才藝,屏幕上也呈現了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的雕像和武俠小說泰斗金庸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觀眾猶如置身於神奇的武俠世界。

王祖藍的鼓聲感召下,一群武林高手渾身解數,施展才藝。(香港文聯網)

而先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崑曲和粵劇則分別在第五幕「菊韻」中登場,由崑曲、京劇表演藝術家鄧宛霞和粤劇界崛起之星謝曉瑩演出,她們分別演唱《牡丹亭‧遊園》和《白蛇‧遊湖》,兩位藝術家以其精湛的唱腔和細膩的動作,助今日觀眾領略傳統戲曲的神韻。

鄧宛霞表演崑曲《牡丹亭‧遊園》(上圖);謝曉瑩演唱粵劇《白蛇‧遊湖》(下圖)。(香港文聯網)

這是一場洋溢香港街頭風情的演出,也是一次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旅程。一方面講述地道的市井故事和表現香港人面對逆境的達觀態度,比如在第六幕「聚力」中的《送外賣》──這本來是香港2003年面對「沙士」病毒威脅時,演藝界傾力合作的原創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的選段,卻想不到十多年後成為新冠疫情下香港崛起最快的零工經濟,也為這台新的演出增添濃郁的生活氣息。

由毛俊輝執導、何冀平編劇、2003年首演的原創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選段《送外賣》重上舞台。(香港文聯網)

在另一方面,也有展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都的環節,比如在「陽春」一幕中的弦樂四重奏,特別安排由四位華人提琴家在一場西樂演出中逐步取代四位洋面孔音樂人,寓意香港華洋共處之特色。

著名武術運動員李暉(中)也參與演出,身旁為主持人王維(右)和陳煦莉。(香港文聯網)

譚詠麟演唱《當年情》  最觸動觀眾心弦

其中「光影」一幕可以說最觸動香港人心弦。在映襯着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像奖座的帷幕前,八十年代的金馬獎影帝兼樂壇天王巨星譚詠麟唱着《當年情》走上舞台,把人帶回到香港電影和流行曲最輝煌的年代,這是曾經享譽世界的香港流行文化兩張名片。

譚詠麟演唱張國榮的《當年情》最觸動人心。(香港文聯網)

《當年情》是198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英雄本色》主題曲,也是譚詠麟當年的歌壇對手張國榮的成名作,這部電影和這首歌也風靡一時,具有相當的代表性。此時此刻,由譚詠麟演繹已故巨星的首本名曲:「輕輕笑聲/在為我送溫暖/你為我/注入快樂強電/輕輕說聲/漫長路快要走過/終於走到明媚晴天……」配以舞台屏幕播放的電影片段,尤其是張國榮的身影笑貌,尤其令人感慨和感動。

四大影視藝術家(左起)黃百鳴、汪明荃、古天樂和譚詠麟登場。(香港文聯網)

經過一系列凝結着集體記憶的昔日港產片片段之後,在業界奮戰數十年的資深影視藝術家黃百鳴、汪明荃、譚詠麟、古天樂登場,他們在深情憶述香港電影半世紀演變之後,把代表香港電影金像獎最高榮譽之「終身成就獎」頒發給「全香港的電影人」。

汪明荃宣佈: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是「全香港的電影人」。(香港文聯網)

由於以「香港是我家」為主題,舞台上處處洋溢着對家的愛,以及呼喚回家的聲音。誠如兩位晚會主持人王維和陳煦莉對小朋友們說:「愛在哪裡,心就在哪裡;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隨着群聲合唱蘊含人生哲理、充满正能量的勵志歌《新旅程》,演出也來到了尾聲,伴隨着那首悠掦而親切的《小時候》小提琴樂曲,舞台上響起了童聲二重唱和獨唱:「像皮球,天天轉,奇妙事不斷有──奇妙事不斷有。」鐘聲鳴響,現場也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文藝晚會圓滿結束。

小朋友們覺得「奇妙事不斷有……」(香港文聯網)

樂曲旋律富於情韻  國畫書法融入布景

總導演毛俊輝在謝幕時總結說,一場這樣的演出不簡單,需要很多人付出他們的心血和時間,「但我們很開心,覺得我們是為香港慶祝回歸25周年的盛事出了一份力。」現場觀眾再次鼓掌。

整場晚會結合了多種表演形式,包括流行曲演唱、武術表演、西樂演奏、街舞展演,以及傳統的崑曲和粵劇,還有現代西方的音樂劇和無伴奏合唱,當中選唱的曲目也風格多元化,有懷舊的《小時候》、《當年情》,有呼喚親情的《擁抱愛》,也有展示力量的《葉問》;有瀟灑不羈的《四季天》,也有柔婉細膩的《牡丹亭》。

小朋友們相信:「在世間,遮風擋雨,有一種愛,從六歲到八十也不更改……」(香港文聯網)

音樂可以說是這場文藝晚會的重中之重,有多達16首歌曲,尤其是多首舊歌重新編曲,不但旋律優美、動聽,更富於詩意和情韻,個別歌詞也賦予新意,以切合主題,把人帶入憶舊的思緒中。

執行導演傅月美在演出後接受筆者訪問時表示,更應該大力提提音樂總監高世章,他的貢獻比誰都多,他為這次演出提供了有助強化主題和別具意涵的歌曲,雖然有些歌不是他親自創作的,但所有的音樂都是他編曲,包括崑曲的配樂。「他指導每一個歌者練歌,他真是演出的定海神針。」傅月美強調。

音樂劇演員張國穎在晚會中演繹多首歌曲。(中通社圖片)

此外,舞台設計也別具一格,融合了國畫、書法、設計等平面藝術,香港文聯屬下美術家分會多位知名畫家林天行、沈平、王秋童、黃孝達和益行的畫作令舞台布景予人耳目一新,觀眾猶如品味一場歌舞影畫戲武俱全的藝術饗宴。

中國武術的精髓和力量盡在舞台上。(香港文聯網)

藝評人讚導演功力  觀眾喜見傳統文化

藝評人曲飛在看完演出後接受筆者訪問時說,這種綜合性演出最難處理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反映香港華洋雜處特色,總導演毛俊輝、執行導演傅月美是稱職的,因為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和風格共冶一爐,又不令人感到如一件百家衣,左一塊右一塊,反映導演的功力。而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令觀眾在短短的時間內看到香港文化藝術界的力量及其表演藝術家的底蘊何在。

藝評人曲飛指,節目盡顯毛俊輝(前右)、傅月美(前左) 的導演功力。圖為兩人在演出後上台謝幕。(香港文聯網)

他同時指出,根據習近平主席給予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如果作品能觸及香港與大灣區(各城)之間的連繫或關係,並突出香港人為居住於這個城市的身份引以自豪,在整個大灣區層面更具特殊意義。

專程來捧老師王維場的觀眾周子珺受訪時說,「能在香港看到一齣將各中國傳統文化融合一起的節目非常難得,尤其是將崑曲和武術元素加進來,設計很巧妙,既能讓香港觀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又令人感到親切,讓人覺得,不僅是香港回歸祖國了,而且我們是祖國的一部分。」

觀眾周子珺說,節目令她發現香港非常有活力。(香港文聯網)

透過「優才計劃」移居香港逾十年、廣東話流利的周子珺說,節目令她發現香港非常有活力,看到跟以往很不一樣的香港,包括年輕人的街舞,孩子們的歌唱表演, 她尤其喜歡粵劇部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部分,能保留那麼好,覺得唱腔非常柔順,演繹和聲音都很到位。讓我感受到香港的演藝水平達至國際水平。」

演出結束後,主創人員上台謝幕。(香港文聯網)

香港文聯首度主辦  展示強大動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香港文聯2020年11月成立以來首次主辦的大型文藝晚會,召集了其旗下多個文藝家屬會資深成員組成主創團隊,不但在舞台上匯聚了各個領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和武術界精英,還有兒童合唱團、無伴奏合唱團、中國舞和現代舞的表演者,充分發揮了這個香港藝術界最大團體的動員能力和團結精神。

幕後主創人員和台前表演人員來張大合照。(香港文聯網)

這些在不同藝術領域中表現突出的藝術家們既發揮各自所長,又能傾情合作,藉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這個特別時刻,共同創造出這場融合中西、連接古今、又不失香港文化特色的綜合性演出,既展現了香港人努力奮進、堅毅不屈的拚搏精神,也傳遞着攜手共進、同心向前再建家園的正能量和新形勢下的精神風貌。

正如一群相信「奇妙事不斷有」的小朋友呼喚:「這是我家,是我的鄉,是民族世界岸……」

香港文聯首次主辦大型文藝晚會,領導層親臨觀看,左起:常務副會長林天行、執行會長李秀恒、會長馬逢國、常務副會長霍啟剛,以及秘書長兼文藝晚會總策劃彭婕。另一位常務副會長鄧宛霞正在後台準確演出崑曲。(香港文聯網)

「鐘聲迴響」文藝晚會已於7月27日晚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乃由香港文聯 (全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主辦的今年13項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活動之一,活動獲中國文聯港澳台辦公室、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中聯辦宣文部支持,並得到香港賽馬會獨家贊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