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的東西就是好」!香港迪士尼樂園內土壤竟來自遼寧

香港迪士尼樂園自2005年開幕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8,500萬人次。來過香港的小夥伴,九成九都去過迪士尼樂園吧?

香港迪士尼樂園已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8,500萬人次。

但大家一定想不到,迪士尼樂園裏的土壤居然並不是香港本地土壤,而是來自遙遠的遼寧!

究竟香港迪士尼和遼寧土壤是怎麼扯上關係的?這裏邊有些什麼故事呢?

香港迪士尼樂園是香港回歸後建成的首座主題樂園,也是中國首座迪士尼樂園,其中基建工程一、二期以及主題樂園的明日世界、幻想樂園、迪士尼六星級酒店這5個項目,都由中國建築承建,該工程範圍涵蓋土木、房屋、機電、基礎、園林綠化等,工程規模近56億港元。

於是中國建築也成為首個承建外國主題樂園的中國建築企業。

迪士尼樂園工程設計內容範圍廣泛,中國建築在建設過程中與外國承建商和設計顧問公司合作,將國外先進經驗與國內傳統工藝相結合,解決一系列施工難題,形成12項工法、取得7項專利,發表11篇學術論文和專著2部,榮獲多個國家級獎項,為之後內地的大型主題樂園建設提供技術引領。

迪士尼興建時期。

據中國建築國際執行董事、副總裁孔祥兆介紹,迪士尼原址為香港船廠工業區,泥土中含有大量二惡英等有害物質和污染源。

中國建築創立系統的工程環境影響評估技術指針體系,使用低溫非直接熱力解吸法處理劇毒污染土、高光譜性環保種植土等前沿技術,成功保護工人和遊客的身體健康,實現工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榮,是當時大興土木工程建設的首次。

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偉雄提到,建設香港迪士尼的表層覆蓋土時,對土壤要求極高,團隊最終採用取自遼寧地區的土堤花泥,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約四百萬棵植物,實現「取祖國沃壤育萬國林木」。

他大讚迪士尼園區裏的綠化工程很好,樹木長得很茂盛,間接證明「祖國的東西就是好!」。

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土木工程部副總經理虞培忠表示,迪士尼樂園的建設對香港意義重大。

受到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在1998年出現經濟衰退。於是香港特區政府與華特迪士尼公司於1999年10月達成合作協定,合夥成立香港國際主題公園有限公司,希望藉此發展旅遊業,以帶動相關行業增長,實現經濟復甦。

虞培忠

香港迪士尼樂園動工之際,正值香港非典爆發,失業率高企、經濟低迷,樂園的建設工程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機會,加上有賴中央政府開放自由行,為香港的旅遊業注入新動力,可見中央對香港的期望與支持。

目前香港處於疫情之下,不免令人聯想非典時期。

香港迪士尼樂園傳訊及公共事務副總裁黎佩珊認為,香港與內地緊密發展多年,預計兩地通關後,旅遊業發展將呈短途趨勢,加上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動下,香港迪士尼樂園需要把握機遇,吸引灣區遊客前來。

「做一次,記一輩子」

中國建築在香港做過的項目遠不止迪士尼→《醫療、民生、藝術…香港處處離不開「大國建造」!》,協助香港抗擊疫情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項目與社區治療設施(即港版「方艙醫院」)也由中國建築援建。

有份參與建設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建築署署長何永賢表示,建設臨時醫院是非常難忘的經歷,當時香港疫情非常緊張,醫療承載力幾乎飽和,當建設臨時醫院的任務來的時候,她的內心感覺很踏實、實在,因為可以為香港抗疫做一些事情。

她又指,這是中央援建香港抗疫的三大項目之一,由深圳市具體援建,中國建築(香港)集團旗下中海集團承建,在香港實施、受特區政府監管驗收,這一項目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港人的深切關懷,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她形容是「做一次,記一輩子」的工程。

何永賢表示建設臨時醫院的經歷非常難忘。

讓香港建築署署長由衷感嘆的項目到底有多牛呢?

正常來說,臨時醫院的建設流程需要3至4年,但是在在深圳與香港兩地政府支持下,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縮短至僅用4個月時間便建成。

該院於今年2月啟用,使公立醫院一線負壓病房數增加75%,隔離病房壓力得以緩解,支援香港抗疫工作。

在鄰近臨時醫院的社區治療設施項目,即港版「方艙醫院」,是內地及港澳地區首間高標準負壓智慧方艙醫院,項目採用DfMA工藝設計原理,實現現場快速安裝。

「港版方艙醫院」提前了200小時交付使用,在其建設高峰期,管理人員250餘人,工人高達4000餘人。

內地及港澳地區首間高標準負壓智慧方艙醫院。

建設時間短,但質量可不打折扣——

在建設過程中,中建集團項目團隊克服多重困難,達到醫院建設工程建時短,品質高的各項要求,團隊嚴格按照永久建築標準設計建造,結構系統可以抵抗10號颶風,排水系統可以抵抗50年一遇大水。

雖然最初因選址為借用土地,而定位為「臨時醫院」,但實施起來卻是以永久性建築為標準,且將來港府若有新選址建立感染控制中心,團隊可將現時的「臨時醫院」拆卸重新組裝,減低建材耗損。

工程人員嚴格按照永久建築標準設計。

難怪何永賢認為,這次經驗有助香港日後參照建築模式,如港府正籌備的中醫醫院,也會在建造和人才交流上,加緊與內地溝通合作,引進新技術,進一步推動本地中醫藥發展。

相關文章